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2日訊 9月12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亮進度——民生品質越來越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聯合場。邀請濱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程鵬,濱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祥,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管理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趙福江,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黨組成員、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濱州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新聞發言人劉健,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提升民生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程鵬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農業農村局聚力聚焦市委“1+838”爭先向前工作格局和“1+8+1”重點工作推進落實體系,奮力打造濱州特色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農業農村領域重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均按照時序要求穩步推進。目前,已爭取上級資金22.02億元,同比增長27%;承辦全國會議4次、全省會議8次;全國會議典型發言4次、全省典型發言15次,更多濱州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得到了推廣。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糧食產能持續鞏固。
糧食安全責任層層壓實。將糧食生產全年任務目標細化分解到各縣市區,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完成省下達濱州市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82.2萬畝,產量76.2億斤的目標任務。全市“三夏”工作已圓滿收官。各項惠農政策落實落地。上半年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02億元,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補貼0.2億元,農機購置補貼1.36億元,小麥保險承保460萬畝,其中小麥完全成本保險承保427萬畝、小麥直接物化成本保險承保33萬畝。減災防災工作扎實有效。先后制定出臺了《濱州市抗旱保苗技術意見》《濱州市2023年小麥條銹病應急防控預案》等多個指導性文件,全力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聚焦農民增收致富,特色產業持續提質。
特色產業實現健康發展。上半年農林牧漁實現總產值235.5億元,增速4.6%,居全省第五位。全市瓜菜食用菌總產、果品總產、生豬出欄量達108萬噸、1.3萬噸、136.8萬頭,有效滿足群眾生產需求。惠民、無棣、博興入選肉牛“增量提質”項目,數量、資金均全省第一。產業集群建設扎實推進。沿黃小麥、大豆、肉牛國家級產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二,畜牧產業鏈半年產值達700億元。經營主體培育不斷強化。6家農民合作社入選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三位。農村適度規模經營得到保障。上半年,全市農村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553.4萬畝,土地流轉面積348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62.9%,規模效應逐漸顯現。預制菜產業加快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增預制菜相關企業62家,總數達734家,搜集整理預制菜產業典型案例10個。
踐行生態發展理念,綠色農業持續推進。
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開展病蟲害測報預警、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等方式,減少化肥、農藥投入量。目前全市完成配方肥應用面積253.2萬畝,有機肥使用量17.69萬噸,水肥一體化新增1.4萬畝。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采取“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個企托管”等示范方式,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08萬畝。
鄉村建設轉型升級,農村環境持續改善。
和美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組織召開全市和美鄉村建設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議,印發《2023年度濱州市和美鄉村“十百千”創建工程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創新提出“十和十美”創建要求。目前,全市已創建省級和美鄉村167個,市級和美鄉村365個,初步形成了縣區有品牌、鄉鎮有樣板、村村有特色的和美鄉村創建新格局。
下一步,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市委“1+838”爭先向前工作格局和“1+8+1”重點工作推進落實體系,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