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3-07-14 08:37:07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市委市政府將數字水利建設納入今年“1+8+1”重點任務,確定了“1+2+N”建設思路,“1”即數字水利建設規劃,“2”即大數據服務平臺和數字孿生平臺,“N”即多個智慧應用模塊。目前已構建起“市級統籌、多方協作”的一體推進體系,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
共享平臺整合信息,激發出龐大沉淀數據的新價值
市城鄉水務局成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推進數字水利建設,與市大數據局、水文中心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共享平臺、數據等資源,全力激發了沉淀數據的新價值。
依托水文監測站網,我市對600處水利監測設備進行統一數據接收及管理,形成了雨情、水情、墑情等數據實時監測網絡體系。利用智慧濱州時空大數據地圖和資源成果,在GIS圖上集成河流、堤防、水庫、水閘等水利要素以及實時監測數據,完成水旱災害防御、城市防汛、水工程監管、數字河湖等多個專題圖建設,實現水務信息一屏統攬。
通過對涉水數據進行整合匯總,打通了省市縣17個應用平臺間數據交換“共享通道”,匯聚治理各類數據資源217萬多條,并依托政務云存儲計算資源,建成統一的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信息龐大的數據中臺,為智慧應用提供“算據”支撐。
同時,整理匯聚水利相關規劃、方案、文件等300余項,建成了具備查詢搜索、上傳下載的水利知識平臺,實現對數據變化規律、走勢進行綜合分析,充分挖掘了水利數據價值,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對策建議。
先行先試示范推進,構建以五大場景為骨架的數字孿生現代水網體系
我市堅持先行先試、示范推進,積極探索數字孿生建設經驗,努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濱州模式。
目前,鄒平市數字水利省級先行先試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建成全縣一體的水利工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服務平臺。韓墩、簸箕李、小開河灌區被列入全國23個數字孿生灌區建設試點,已完成1000多處監測設施整合,今年將完成4000萬元建設任務,總投資達1.25億元,全力爭創“全國一流、世界領先”數字孿生灌區。
我市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水利部、水利廳對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部署,自發建設了主城區新立河流域數字孿生洪澇模型。目前,模型可根據降雨預報,對洪澇過程進行前瞻性預演,智能生成預警信息和調度預案,并對不同場景提出針對性措施,實現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四預”閉環應用。經過多輪試驗,不斷調整優化模型算法和功能,模型模擬3小時降雨計算僅需5分鐘,準確率達到80%以上,在今年6月28日強降雨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市堅持系統謀劃、全域推動,在完成新立河孿生流域建設基礎上,將謀劃推進數字孿生潮河、數字孿生徒駭河、數字孿生引黃灌區和鄒平南部山洪預警建設,整合小清河數字管理平臺,最終構建以五大場景為骨架的全市數字孿生現代水網體系。
創新場景數字賦能,開辟河湖管護智慧化、立體化、精細化新模式
我市以數字賦能河湖管理和保護,積極創新河湖管護場景,全面實現河湖管護智慧化、立體化、精細化。
在智慧化方面,我市建成了集無人機、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于一體的智慧巡河系統,配備5臺無人機,規劃30條智慧巡檢航線,實現對主城區河道全天候自動化值守作業,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河—數據自動采集—平臺智能分析—隱患預警推送”的全流程智能化應用。
在立體化方面,智慧巡河系統對無人機巡河數據實時分析,精準定位隱患位置,將隱患圖像推送至河管員,實現了“無人機+河管員”智能交互,構建了“天上巡+地下查”的立體監管體系。目前,無人機已巡查1000余架次、發現問題隱患300處、形成巡河報告100多份,推動了河湖巡檢工作從“人+工具”傳統模式向“機器+數據”智能模式的轉變。
在精細化方面,我市按照“定格、定員、定崗、定責”管理要求,建成河湖數字化管護平臺,與河長制系統互聯互通,河湖問題可一鍵下派1339名河管員處理。系統設置事件高發區域、考核評價統計等10項應用模塊,實時對河湖數據進行全方位統計分析,做到一屏知態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