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6-18 09:25:06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落實省委工作安排,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辦實事解難題,結合2021年度全市重點民生實事、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民生事項,制定濱州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如下。
一、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
事項內容:開展異味噪聲擾民專項整治行動。年內新增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莊284個,完成3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組織開展嚴厲打擊涉危固廢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局
二、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事項內容: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90%以上,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搭建就業供求平臺,全年舉辦就業招聘活動100場次以上。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開展職業技能補貼性培訓4.5萬人次以上。建好8處“青鳥驛站”,為來濱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詢、免費住宿、崗位對接等服務。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配合部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殘聯、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市財政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三、加大社會保障惠民力度
事項內容:推進全國社保卡“一卡通”試點工作,全市實現60項待遇補貼、100項公共服務“一卡辦理”。全市500人以上的村居(社區)全部建立人社服務點,農村群眾“足不出村”即可辦理80項人社、醫保等業務。六項社保業務實現全省通辦。政府出資為符合條件的脫貧享受政策人口、重度殘疾人繳納居民養老保險費。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重度殘疾人提前5年領取養老金。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四、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事項內容:對所有農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脫貧享受政策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開展摸底排查,對飲水安全等“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排查發現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困難群眾,及時作為監測對象納入監測幫扶范圍。開展為脫貧群眾講政策、送收益、獻愛心活動,6月底前發放一次項目收益分配。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扶貧開發辦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醫保局
五、加快落實貧困人口特惠保險
事項內容:對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時幫扶人口,統籌省市級資金按照每人不低于140元標準購買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后,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再給予一定賠付;按照每人不低于10元標準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對遭受意外傷害導致身故、殘疾和意外傷害醫療等給予理賠。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扶貧開發辦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六、實施基礎教育保障提升工程
事項內容: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6所,全市幼兒園普惠率達到85%以上,新建中小學校7所,改擴建中小學校5所。全面實施城鄉教育集團化辦學,鄉村薄弱學校覆蓋率達到100%。實施義務教育優質教學資源信息化共享工程,實現鄉村學校覆蓋率100%。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市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局
七、提高醫療健康服務水平
事項內容:建成16處智慧化接種門診,有序推進新冠疫苗免費接種。打造21個省、市級醫療特色精品(重點)專科,建設20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特色科室,創建省級示范村衛生室20個、市級示范村衛生室100個、縣級示范村衛生室200個。免費為全市10萬名農村及城市低保適齡婦女實施乳腺癌、宮頸癌檢查。實施健康促進行動,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查體率70%以上,高血壓管理率43%以上,糖尿病管理率41%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0%以上。持續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政府出資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衛生健康委
配合部門:市婦聯、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八、降低群眾看病負擔
事項內容:提高居民醫保籌資水平,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再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提高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將肺外其他部位結核、耐多藥結核和廣泛耐藥結核納入門診慢性病病種范圍。開展大病救助慈善行項目,對困難家庭中惡性病患者給予一次性救治。落實集中招采政策,降低群眾用藥負擔。推行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省內“一卡通行”、5項醫保經辦服務“跨省通辦”。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醫保局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
九、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事項內容:保障農村食品安全,建立農村食品批發經營者臺賬,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完成食品安全抽檢20000批次,達到5批次/千人。在大中型餐飲單位中打造1000家以上“明廚亮灶”企業。開展餐飲具清洗消毒專項整治工作。創建60家放心消費示范藥店。選取150家藥品零售企業,設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加強防疫用醫療器械監管,確保群眾使用上安全有效的防疫用品。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市場監管局
配合部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
十、增加養老服務供給
事項內容:提升失能特困老年人供養水平,高標準建設高新區映壽匯康養中心等5處失能照護型養老機構,改造提升濱城區楊柳雪敬老院等6處鄉鎮敬老院。打造城市老年人身邊的養老機構,改造提升10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提升特殊老年人關愛保障水平,為全市失智老年人免費發放防走失定位手環。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民政局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委
十一、關愛服務殘疾人和困境兒童
事項內容:建設20家集助殘資源整合平臺、綜合服務平臺、殘健融合平臺于一體的“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提供意外傷害保障,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開展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1600余人次,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提升殘疾人證辦證服務水平,推行上門辦證服務,實現殘疾人證“跨省通辦”。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體系,為符合條件的1000余名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康復救助。為重點困境兒童建設500處“希望小屋”。發動“愛心媽媽”及志愿者為困境兒童提供生活幫助、親情撫慰等服務。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殘聯、市民政局
配合部門:團市委、市婦聯、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
十二、關愛關心軍人軍屬
事項內容:開展“把黨的關愛送到老兵心中”主題慰問,組織走訪慰問優秀退役軍人、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黨員、退役軍人老黨員代表。關心關愛英烈遺屬,分類制定走訪慰問、困難幫扶等措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對帶病返鄉的精神疾病患者及烈士遺屬等優撫對象進行巡診。落實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為駐濱部隊隨軍家屬發放未就業期間生活補助。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
十三、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事項內容:推進城鎮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3308套,基本建成1061套,實施352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3.6萬戶居民。實施38項城區道路暢通工程。改造435個小區雨污分流管網,完成12條道路雨污分流管網清淤工程,增強城市防汛排澇能力。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十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事項內容:開展美麗鄉村“十百千”創建,建設無棣縣車王鎮等10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沾化區下洼鎮西孫村等100個市級以上示范村,完成1000個村的清潔提升任務。深入推進以“六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清污水、清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全市村容村貌。進一步深化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推進村鎮環衛基礎設施配備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確保全市無新增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完成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的整治,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保障農村群眾住房安全。推動清潔取暖建設,完成農村地區10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加強農村改廁后續管護長效機制建設,年底50%的村莊實現規范升級。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局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
十五、加快水利設施建設
事項內容:實施秦口河綜合治理,治理長度105.27公里。實施16座小型水庫、塘壩新建工程。全面做好防汛備汛,建成覆蓋6縣區74個鄉鎮208個行政村的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實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403萬畝,實現引黃灌區高效配水到田間。完成68個村供水提質工程,重點改造村級老舊管網和配套計量設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開展水土流失治理15平方公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開展黃河水資源超載治理和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全年壓減地下水超采400萬立方米。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水利局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文局
十六、實施交通惠民工程
事項內容: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農村路200公里,提檔升級469公里,路面改善1100公里,危橋改造79座。實施村道安保工程300公里,確保農村群眾便捷安全出行。實施60公里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路面提升工程,改善公眾出行條件。完善濱州黃河公鐵大橋、青田黃河浮橋、濱州黃河浮橋三座橋梁實行免收濱州籍(魯M)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車通行費政策。對直達主城區城際公交實行半價優惠乘車政策,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上門為全市出租車司機辦理年審。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交通運輸局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
十七、實施文化惠民行動
事項內容:實施“慶祝建黨100周年百場文化活動進基層”。做好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工作,開展全市“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活動。辦好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小戲新創作優秀劇目展演。舉辦“走近黃河”2021中國濱州黃河文化藝術季,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啟動第五屆濱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面向全市市民發放100萬文旅惠民消費券。完善提升縣級以上主城區“10分鐘健身圈”200處,建設“百姓健身屋”20處。加大免費低收費場館監管力度。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
配合部門:市文聯、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十八、提高政務服務質量
事項內容:實現107項“全省通辦”事項和74項“跨省通辦”事項落實落地。持續提升網上辦事效率,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85%,努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將“一業一證”由20個行業擴展到50個行業,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實施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推出220項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事項,實現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建立中介“城市聯盟”網上信息共享平臺,入駐中介數量突破1500家。依托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加快配備專(兼)職幫辦代辦員,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完成時限:2021年11月底前
牽頭部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配合部門:市政府辦公室、市大數據局
十九、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事項內容: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開展“追逃犯、反詐騙、打盜搶、防極端”行動、社會治安起底式“大清查”行動,形成強有力的打擊震懾。推動掃黑除惡斗爭長效常治,開展涉黑涉惡案件(線索)倒查,建立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機制。開展“團圓”行動,全面查找改革開放以來失蹤被拐的兒童。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加強交通“包容”執法,輕微違法警告教育,高頻違法即時提醒。運用“微e賠”平臺,實現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公安局
配合部門: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市司法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信訪局
二十、建立常態化防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
事項內容:實施“全科大網格”提質增效工程,辦好社會治理“楓橋班”,全面提高網格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能力。深化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常態化落實對群眾信訪7日內程序回復、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升級打造“一站式”調解中心,出臺場所設置、服務流程等建設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調解服務。
完成時限:2021年12月底
牽頭部門: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配合部門:各有關部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