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6月4日訊 6月4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濱州市社會救助提標暨濱州慈善小程序上線發(fā)布新聞發(fā)布會,濱州市民政局和共青團濱州市委相關人員出席發(fā)布會并介紹有關情況。
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將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水平,今年3月濱州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印發(fā)《關于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濱民〔2021〕9號),決定自1月1日起,低保、特困、孤兒、殘疾人等救助標準再提高10%。
此次提標后,城鄉(xiāng)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53元、563元,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52元、338元。城鄉(xiāng)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979元、732元。城鄉(xiāng)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半護理、全護理特困人員,分別按照不低于當?shù)厣夏甓茸畹凸べY標準的1/10、1/6和1/3確定,其中,濱城區(qū)、鄒平市、博興縣、高新區(qū)的三檔照料護理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35元、317元、191元;沾化區(qū)、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的三檔照料護理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69元、284元、171元。機構養(yǎng)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936元、1540元、1078元。一、二級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154元,三、四級殘疾人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一、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38元、120元。
這是濱州市連續(xù)第10年由市級統(tǒng)一調整社會救助標準,也是繼去年之后又一次全面大幅度提標,惠及全市7.8萬名低保對象、1.4萬名特困人員、2.7萬名困難殘疾人,5.3萬名重度殘疾人和1200余名孤困兒童,回答了“富強濱州建設,百姓得到什么”實踐課題,體現(xiàn)了濱州市委、市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堅定決心。下一步,市民政局將錨定“走在前列”目標,不斷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標準,高質高效完成市委“83”工程確定的目標任務,讓困難群眾在“富強濱州”建設中得到更多實惠。
濱州慈善小程序是集捐款、救助、信息公開、財務管理等功能為一體,依托微信這個全民性大平臺,為用戶提供快速便捷的參與體驗,構建新的慈善公益工作和宣傳模式,助力濱州公益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本次共上線4項網(wǎng)絡募捐項目,分別為善行濱州·日行一善網(wǎng)絡募捐項目、特殊困難群體救急解難網(wǎng)絡募捐項目、大病救助慈善行網(wǎng)絡募捐項目和溫暖小屋網(wǎng)絡募捐項目,正式啟動濱州市互聯(lián)網(wǎng)+慈善的捐助新模式。捐贈者通過微信搜索中輸入“濱州市慈善總會”即可搜索到濱州慈善小程序,點擊即可進入。通過微信授權登錄濱州慈善小程序后,即可進行在線捐款,所有項目均可實現(xiàn)分享給微信好友或發(fā)布到微信朋友圈,正式啟動濱州市互聯(lián)網(wǎng)+慈善的捐助新模式。
本次上線的網(wǎng)絡募捐項目中,特殊困難群體救急解難項目、大病救助慈善行項目、朝陽助學項目被列入市政府12156民生實事,全年開展,隨時申請,隨時救助。依托e家大救助平臺實現(xiàn)線上救助“掌上辦”。特殊困難群體救急解難項目是為有效解決濱州市困難群眾臨時性、突發(fā)性、緊迫性生活困難而設立的捐助項目,救助范圍為具有濱州戶籍的脫貧群眾、低保、孤困兒童等特殊群體中,因遭遇突發(fā)性災禍、疾病等導致暫時性經(jīng)濟困難且需要及時救助的家庭(個人)。大病救助慈善行項目是為減輕濱州市困難群眾中的大病患者所面臨的的醫(yī)療負擔而設立的捐助項目。按照屬地救助原則實施救助,原則上市本級救助工作由市慈善總會具體負責,各縣(市、區(qū))救助工作由所在縣(市、區(qū))慈善總會具體負責。朝陽助學項目是為了確保濱州市困難家庭的大學新生順利入學而設立的募捐項目。救助范圍為濱州市城鄉(xiāng)低保對象、脫貧群眾、事實無人撫養(yǎng)兒童中參加2021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經(jīng)山東省教育考試院高等學校招生辦公室正式錄取的全日制本科教育大學新生。并聯(lián)合團市委開展“希望小屋”項目,聚焦濱州市8至14歲困境兒童,通過對原有住房隔斷打造等形式,規(guī)劃、設計、裝修“希望小屋”,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改善孩子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計劃籌款480萬元,為全市400名困境兒童每人裝修布置一間愛心小屋。
通過濱州慈善小程序的應用推廣,實現(xiàn)全市慈善信息公開、管理、支出、救助等的實時對接和及時發(fā)布。讓民政工作在百姓心中更貼心、更暖心、更順心、更放心,讓新時代的百姓生活更具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