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5-18 09:02:05
“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系列評論之二
聚焦聚力“雙型”城市建設 走出濱州特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濱州日報評論員
初夏時節,濱州大地處處生長著希望,澎湃著奮斗的強音。5月10日,綠蔭如海、碧波蕩漾的秦皇河畔,快速崛起的渤海科創城再次迎來省委書記劉家義一行。劉家義來到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渤海科技大學,了解項目建設、運營等情況,強調要創新方式,推進產、教、創融合,并對相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和殷切期望。劉家義書記的講話,為濱州堅持科創驅動,以“雙型”城市建設鋪就現代化富強濱州大道,走出特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注入了信心與力量,強化了決心與希望。
2020年7月31日,濱州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以打造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為主抓手,推動政府、企業、社會聚焦實業、矢志創新,共建、共享、共贏“雙型”城市。作為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濱州實踐、濱州方案,“雙型”城市建設通過產業和教育相融合,解決人才結構性需求問題,打通人才與產業的通道,實現良性循環發展,并以實業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整體成勢的內在要求,也應和了我國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邏輯——以人才驅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我市全力推動“雙型”城市建設,打造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有用人才“三位一體”創新體系,構建“五院十校N基地”創新格局,加速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培優創新生態。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成為重大區域科創平臺和行業創新發展標桿,渤海科創城、大型智能公共實訓基地、中國鋁谷科技創新綜合體等納入省“十四五”規劃重點推進;綜合創新水平指數上升位次列全省第1位、增幅列全省第4位,創新資源指數列全省第6位……濱州把制約發展最大的“短板”努力鍛造成最強的“長板”,已成為山東省乃至環渤海區域科創發展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提升站位才能落實到位,變中尋機才能贏得先機。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和未來發展的總要求、主旋律,“雙型”城市是現代化富強濱州宏偉愿景的主體架構、戰略依托和基本路徑。當前,濱州的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正發生系統性變革,處于發展態勢由“速度”到“質量”、實體經濟由“規模”到“效益”、產業生態由“優化”到“優良”的關鍵節點。構筑長遠競爭力,推動濱州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必須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之路,以“雙型”城市建設為主抓手,堅定不移向科技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推動產業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走出一條靠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產業轉型的務實路徑。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推進“雙型”城市建設,要大力實施平臺升級工程,充分發揮“五院十校N基地”平臺引領作用,強化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突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交易、共享、數據服務等服務功能完善和作用發揮升級,啟動二期工程及公共實訓基地項目。要實施企業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力促大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產業創新生態。要實施人才集聚工程,深化“渤海英才·杰出貢獻專家”和“渤海英才·N十佳”培育工程,持續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深入實施“渤海工匠”工程,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推進“賦能職教名城”創建。要實施要素賦能工程,配套出臺組合式激勵、普惠式優惠政策,優化科技、高新技術、文化、教育、醫療、物流、租賃住房等支持政策。
4月29日上午,國科天驥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光刻膠濱州生產園區正式交付、試生產,成為各方推進“產學研融政”科技新生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的典型范例;5月21日,以“愛濱才會贏”為主題的第二屆濱州人才節將盛大開啟,再次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禮遇向人才致敬……創新的種子已經播撒,創新的激情正在升騰。“雙型”城市建設正開啟濱州新征程,架構濱州新格局,澎湃濱州新力量,譜寫著現代化富強濱州歷史新篇章。全市上下要錨定“雙型”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措施再強化,力度再加大,在推進濱州發展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