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省教育廳與市政府簽約共建濱州醫學院解讀】新的起點:城校兩相依 開啟新篇章

來源:濱州日報

作者:

2021-02-07 09:26:02

新的起點:城校兩相依 開啟新篇章

編者按

50年來,濱州醫學院扎根濱州,見證、參與了濱州由黃河小鎮到智者智城的歷史嬗變。如今,省教育廳與市政府簽約,大力度、全方位地共建濱州醫學院,將開啟這段城校故事的新時代篇章。那么,濱醫是如何落戶扎根濱州的?是如何與濱州人民攜手走過半世紀的?濱醫為濱州帶來了什么?這次新簽約的協議有何重要內容,將產生什么影響?在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新征程上,濱醫將扮演何種角色?從今日起,本報推出“省教育廳與市政府簽約共建濱州醫學院解讀”系列報道,為您一一解開謎底。

有個消息,注定會讓濱州人帶著眼淚歡笑,注定會揭開新篇章,載入城市史冊——2月6日晚,山東省教育廳與濱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濱州醫學院備忘錄簽約儀式在濟南舉行,也就是說,省教育廳要與市政府共建濱州醫學院了!

為何情緒如此復雜?因為,這城與這校,同根同源、血脈相承。

1970年10月,濱州醫學院的前身——青島醫學院整體搬遷至濱州辦學,1983年更名為濱州醫學院。50年來,它在濱州這方熱土扎根辦學、傳承發展,為濱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一代代的濱州人,對濱州醫學院有著高度的認同,有著濃濃的家鄉情結。尤其濱醫的部分師生、專業、設施一度外遷,20年來讓濱州人常常擔憂——濱醫會不會徹底離開濱州?那時濱醫還掛名濱州嗎?

現在,省教育廳與市政府簽約共建濱州醫學院,是歷史性的再擁抱、全方位的再融合,將開啟這城與校的新篇章!

從“青醫”到“濱醫”,50年來學校與城市守望相助、共同成長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1970年青島醫學院準備搬遷時,最初選址是臨沂莒南,幾經周折,最終決定遷來北鎮,這才有了濱州與醫學院的歷史性握手。

《青島醫學院院志》載:“1970年10月,學院部分先遣人員到達北鎮,籌備學院搬遷北鎮的先期工作。隨之,大部分教職員工陸續去北鎮。”“1970年11月15日,學院從青島搬遷惠民地區北鎮的工作已基本結束。在編人員382人中有252人搬到北鎮,其余人員也陸續到北鎮。先后運來各類(教學、生活)物資50余車次。”

那時的濱州還叫惠民地區,駐地北鎮幾乎“要啥沒啥”。談戀愛要去烈士陵園,汽車沒幾輛,硬化的公路沒幾條,“無風三尺土,張口一嘴泥”。當時北鎮是“小圈子”,到處都是熟人,“誰買了一輛自行車,全北鎮都知道”。

但濱州有著開放、改革的基因。上世紀60年代,北鎮成為青島紡織企業的遷建地之一。那時,從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到操作工,一大批青島人攜兒帶女到這安家。一批批剛剛走出校門的紡織中專生、技校生,離開青島校門到這工作。還有很多青島、濟南、淄博等地知青在這工作。

人才空前匯聚,劇變即將來臨。自此,青醫扎根濱州。

最初,兩根磚柱、兩扇鐵絲網、一串鐵鏈鎖加起來就是大門。全校200多名職工都擠在小平房里,11個人住一間,分上下鋪。冬天就在屋里生煤爐,屋里沒煙囪只能揭開屋頂瓦片散煙,煙灰嗆人。缺教室、缺宿舍,沒有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水電供不應求,大家只能喝又咸又澀的井水……

城市與大學一同奮進,校地攜手同行。如1972年,濱州黃河大橋建成竣工,周邊存有石子、沙土等許多下腳料,周末師生排著長隊將其運回,為建設備料。再如,當時建造暖氣管道的鋼筋、木材、耐火磚都是勝利油田支援的。

1981年9月28日,省政府下發文件通知,經國務院同意增設北鎮醫學院,以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為基礎建校,由省衛生廳主管。從這時起,北鎮醫學院與青島醫學院正式脫離關系。1983年3月,經省政府批復,北鎮醫學院改名為濱州醫學院,沿用至今。`

濱醫、濱醫附院助推醫學、醫療成為濱州在黃三角地區的比較優勢和城市品牌

50年來,濱州醫學院主動融入發展大局、主動服務地方需求,扎根辦學、接續奮斗,為全市經濟發展、社會服務、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濱醫已成為山東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濱州的一張城市名片,濱州人對學院有著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家鄉情結,我們都為擁有濱醫而驕傲、自豪!

該校在全國首開殘疾人高等教育,不少殘疾人醫生在濱州坐診、主刀,這充分彰顯了濱州的人文底蘊和城市溫度。1985年,濱州醫學院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專門招收肢殘青年的臨床醫學系(醫學二系),這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從此向殘疾人群體敞開了大門。該校殘疾人教育從籌備、設立到發展,每一步都得到了濱州的關懷和支持。從該校畢業的殘疾人學子中涌現出“全國自強模范”“泰山學者”韓芳、“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吾德、“全國三好學生”任樂、“全國優秀學生干部”錢宗森、“山東省十大優秀學生”殷兆方、“山東省自強模范”馬小松等優秀人才。

如今的濱州醫學院,學科專業建設邁向高水平。如臨床醫學ESI排名達前5.878‰、入選省優勢特色學科“雙高”建設項目、專業認證期限延長至10年;5個碩士學位點通過省學位委員會授權審核;新增省級一流專業2個,16個專業參加國家“一流專業”評審……

在咱身邊,聽到外地口音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濱醫附院。很多東營、德州、濰坊甚至淄博隸屬縣區的百姓都在這看病、住院。

1974年11月,山東省委通知,決定建立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附屬醫院,規模為300張床位。1977年10月1日,這座借用了原北鎮氣象局兩排平房的簡易醫院,經簡單裝修后正式開診,只有50張床位,規模僅相當于一所鄉鎮衛生院。籌建者們克服了人員少、材料缺、經費緊、條件差等不利因素,從挖地槽、填廢坑開始,家具、設備職工采用肩扛的辦法親自裝卸搬運,醫療器械自己動手安裝,被服等職工親手縫制……

1987年底,醫院床位規模達到370張,床位使用率為99%,門診總量達到了243980人次。1995年5月,濱醫附院被確認為三級甲等醫院……作為曾經全國和全省最年輕的三甲醫院,濱醫附院已成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是居于黃河三角洲地區醫療、教學、科研、康復和急救中心地位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濱州醫學院、濱醫附院,助推醫學、醫療成為濱州在黃三角地區的比較優勢和城市品牌,讓普通民眾受益深遠。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武漢封城之際,濱州醫學院34名醫護人員白衣執甲、奔赴一線,濱醫附院共派出4批共25名援鄂醫療隊員千里馳援,“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給長江帶去了黃河的問候,給“英雄城市”帶去了“渤海老區”的敬意!

此次簽約既是厚重歷史、鄉土鄉愁的延續,更是雙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攜手共進

2001年7月,濱州醫學院在煙臺市建立新校區,次年9月投入使用。這讓很多濱州人嘀咕甚至傷心:是不是這座好大學要走了?

昨日的簽約,打消了人們的疑慮。濱州醫學院不僅不走,而且還要全面強化與濱州的合作共建!

這是一次歷史性、全方位的擁抱,將重新書寫濱醫和濱州城市歷史。省教育廳與市政府合作備忘錄顯示,這次省市共建目標為加快推動濱州醫學院高質量發展,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快區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強化服務濱州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接下來,市政府將支持濱州醫學院升格醫科大學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支持學校改善濱州校區辦學條件,支持學校在濱州設立第一臨床醫學院等機構,在空間規劃、學科專科、質控中心、醫保政策、學術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統籌區域優質醫療資源與醫學教育協同融合。

可以看出,濱州醫學院的升格、各方面工作的拓展都急需濱州的幫助。同時,濱州 “雙型”城市建設、創新驅動發展,也需要濱州醫學院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濱州醫學院、濱醫附院的許多優勢學科、特色專業與濱州實施科教強市工程的方向高度一致,與濱州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建設“健康濱州”的理念高度契合。

因而,這次簽約,既是厚重歷史、鄉土鄉愁的延續,更是雙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攜手共進,必將進一步提升濱州醫學院的辦學層次和綜合實力,成為省市共建、校地共贏的成功范例。

讓我們為濱醫喝彩,祝愿她早日躋身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讓我們為濱州加油,一起邁向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新征程!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 共建共享”推進會議暨第二次聯席會召開

2月6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開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 共建共享”推進會議暨第二次聯席會,總結2020年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情況,安排部...[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2-07

山東黃河河務局局長李群來濱調研

[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2-07

濱州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召開

[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2-0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