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9日訊 12月29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糧食和儲備局負責同志發布濱州市“十三五”期間糧食食品產業發展成效相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上,濱州市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董昭旭介紹了濱州市在“十三五”期間糧食食品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十三五”以來,濱州認真落實糧食食品安全責任,大力發展糧食食品產業經濟,強化“三鏈協同”聚焦“五優聯動”,持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以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責任制為總抓手,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全市糧食食品產業發展工作取得高質量新突破。濱州市被國家糧食和儲備局授予“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中國好糧油示范市”,糧食食品產業經濟發展“濱州模式”在全國推廣。
模式帶動,建設產業發展“新高地”。把糧食食品產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抓重點、出亮點。2017年首次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現場經驗交流會為濱州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經過幾年培植,全市糧油加工企業達到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160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企業5家、全國500強企業2家(西王、渤海)、全國民營企業500強3家(西王、渤海、香馳),全國食品行業50強4家(西王、渤海、香馳、三星)。2019年全市糧食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502億元,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翻番目標,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8.4%提高到16.7%。2020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1億元,同比增長7.8%。一是理念先行、機制跟進。強化“開局就是決戰”和“起步就是沖刺”意識,主動強化服務、優化服務,以服務機制助力產業發展。對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等重點工作實行包保責任制。開展“年初亮目標、年中亮進度、年底亮成效”“三亮”政務公開活動。優化營商環境,深入企業交朋友、問實情、解難題,“親”“清”政商關系贏得企業好評。二是規劃引領、目標明確。市政府先后出臺《濱州市糧食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打造國家級糧食產業融合循環經濟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濱州市糧食食品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等綱領性文件,為糧食食品產業經濟續航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項目帶動、重點突出。在全省系統內率先建立項目儲備庫,共四大類100個項目,總投資295億元。對項目實行半年初評、年終總評,納入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緊抓發展機遇,累計爭取“優質糧食工程”中央和省財政補助資金5.43億元,占全省的36.9%,項目建設總投資25.32億元,增加優質糧食種植面積近300萬畝,優質糧油產品率增至30%以上,帶動農民增收近6億元,實現了“五優板塊”的有機聯動,有力助推了糧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多個項目入列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名單和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優選項目名單,正在扎實推進。
創新賦能,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拉高標桿、對標先進,著力建立新型服務體系,積極搭建創新平臺,促進發展提檔升級。一是實施科技興糧戰略。在國家局大力支持下,2017年國家糧食產業科技創新(濱州)聯盟揭牌成立;2018年,小麥、玉米、大豆三大國家級糧食加工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全部落戶濱州。僅2019年三大創新中心就研發申報專利61項,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7億元以上。二是實施品牌興糧戰略。落實全市“品牌之策”,按照“齊魯糧油”品牌戰略規劃,深入研究分析濱州歷史文化、地理區位、產業情況、生產者訴求等各方面要素,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市級糧油區域公共品牌—“糧油金三角”(中國?濱州);創建了全省第一家“齊魯糧油”旗艦店。目前,《“糧油金三角”(中國?濱州)區域公共品牌建設規劃》已經編制完成,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其打造為“全國著名區域公共品牌”,推動濱州“好糧”“好油”賣“好價”、銷全國。截至目前,建設“中國好糧油”專柜2個、“齊魯糧油”旗艦店1家、線下直營店170余家、線上旗艦店10余家,入駐“好糧有網”“濱州館”糧油企業15家。創新營銷模式,今年已開展品牌宣傳和直播帶貨10余次,有力擴大了糧食食品傳播面和影響面。目前,集群內擁有產品品牌56個,其中,有中國馳名商標9個、山東著名商標16個、全國放心糧油品牌13個。實現了與國家、省級品牌同頻共振,為推動糧食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積極搭建惠企平臺。2018年,舉辦首屆山東糧油產業博覽會暨全國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開創了山東省糧食食品行業博覽會的先河。今年初,承辦“齊魯糧油·為健康生活加油”北京對接會,深化產銷對接、產學研合作成效顯著。12月18日,糧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家糧食產業科技創新(濱州)聯盟年會、山東省糧食經濟學會年會在濱州召開。會議以“糧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系列指示要求,加快“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推動糧食食品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國糧食食品產業領域高層次的專家學者齊聚濱州,共商推動糧食食品產業發展的新觀點、新思路。
聚焦主業,筑牢儲備安全“壓艙石”。始終將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保障作為重中之重,爭主動、真落實,夯實底線、創新方式,筑牢保糧食安全防線。糧食安全層面,深入落實糧安責任,2016年、2018年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列全省第一位。國有糧食倉容由2015年的51萬噸增長到105萬噸,市縣兩級糧食儲備規模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翻番目標。2019年在全省創新建立市級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開展市場化收購,由濱州市糧食和儲備局、財政局、農發行聯合共建,采取政府財政支持和企業自籌資金相結合方式,在市農發行設立基金專戶,用于定點倉儲企業的糧食收購。倉儲企業與加工企業簽訂定向銷售合同。加工企業負責糧食倉儲管理、出入庫以及銀行利息等費用,倉儲企業負責保證糧食質量、數量和資金安全。當年市場化收購16萬噸,總體效益達1.26億元;經市委、市政府批準,今年繼續在全市開展信用保證基金貸款市場化收購,并創新性開展市場化收購柔性儲備,確定市政府駐地濱城區(含市直)糧食儲備要滿足1年以上、其他縣市區要滿足6個月以上消費需求。今年全市計劃完成30萬噸信用保證基金市場化收購任務,并以此作為政策性儲備的柔性補充。截至目前,共完成增儲和市場化收購28.8萬噸,其中增儲收購3.6萬噸、市場化收購25.2萬噸。市場化收購總體效益達3.05億元以上,其中帶動農民增收8064萬元、企業增效2.02億元,有效破解了糧食收購融資難、倉儲資源不均衡、優質糧源難掌控等一系列痛點、堵點,有力推動了糧食食品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了糧食安全保障基礎。物資儲備層面,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用品、糧油蔬菜、速食品等物資采購、儲存、調撥工作,完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代擬《關于深化改革推進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構建品種齊備、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管理規范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疫情期間,共購置儲備醫療用品545萬件、消殺物品1000余噸、速食品6000箱;落實函發調撥單130批次,調撥各類口罩349萬只、防護用品7.4萬件、消殺用品11.1噸,有效滿足了當地醫療機構和群眾需求。今年9月,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授予“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成為全省5個獲此殊榮的單位之一。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將拉開帷幕,全市糧食和儲備系統將在濱州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化“六問八策”,聚焦“七強七富”,以保障糧食食品安全為己任,努力推進糧食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升級,推動糧食食品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富強濱州”建設貢獻力量。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