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7-24 09:47:07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7月16日,沾化冬棗產業媒體采風活動舉行。來自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濱州日報等省市媒體記者一行10人先后到大高、下洼、馮家等地采訪,圍繞沾化冬棗“產業增效、棗農增收”兩大主題做了深入了解。
“今年以來,沾化區創新提出了‘七個一’的發展思路,即‘完善一個規劃、推行一個模式、實現一個轉換、建設一個示范園、構建一個體制、培育一批企業、擦亮一個品牌’。”沾化區冬棗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登枝介紹,沾化區將全面推進冬棗示范園區建設、旅游采摘長廊建設、沃土工程、新技術集成應用等各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改進品種,鼓勵設施栽培,全額貼息貸款減輕棗農壓力
沾化區積極推廣“沾冬2號+設施栽培”黃金搭檔模式,強化良種推廣,提升市場競爭力。利用嫁接的關鍵時期,于4月16日召開全區沾化冬棗品種改良現場推進會議,加大“沾冬2號”宣傳力度。目前,全區“沾冬2號”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另外,沾化區對發展設施大棚的農戶實施全額貼息貸款政策,解決棗農資金短缺難題。今年以來,全區新建冬棗大棚4265畝。
在大高鎮千畝冬棗采摘園內,工人們正忙著安裝大棚。大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羅增華介紹,鎮政府出臺建棚扶持政策:示范園規劃區冬棗大棚建設戶每畝給予4000元補貼,免費提供價值1000元新技術配套設施;單戶棗農發展大棚,小斑面積超過1畝地,給予每畝1000元補貼。另外,還積極幫助棗農協調貸款。“截至目前,共辦理大棚貼息貸款村15個,意向大棚建設面積750畝。”羅增華說。
加強主體培育,發展規模經營,黨建引領效果顯著
沾化區積極鼓勵支持以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為依托,探索“企業+基地”“合作組織+農戶”“家庭林(農)場+農戶”“企業+合作社+物聯網營銷+旅游”“黨支部+合作社”等新型經營模式。
下洼鎮生源冬棗專業合作社坐落在下洼鎮大下洼村,由省派沾化區下洼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王忠坤和村黨支部共同組織建設,闖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冬棗產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子。據王忠坤介紹,通過黨支部引領,建設了高標準冬棗示范園,安裝水肥一體化設施,提高果品質量,被第七屆(武漢)世界軍人運動會組委會確定為專供水果。
富源街道則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集體增收”模式,成立了注冊資金50萬元的濱州市沾化區遠紅冬棗專業合作社,吸納80余戶村民入社,可實現年收益30萬元,村集體增收10萬余元,預計年內村集體收入可達50萬元。
強化技術服務,推廣良技良法,不斷充實專家智庫
沾化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形式開展培訓活動,轉變棗農思想,提升管理技術。目前,完成技術培訓81期,共培訓棗農5900余人次。另外,還積極推行“深開溝”施肥方式,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目前,我區完成沃土工程17357畝、水肥一體化3510畝。”劉登枝介紹,沾化還與省農科院共同建設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沾化冬棗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研發服務。“全區10處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已完成水肥一體化、粘蟲板、除草布等各項新技術應用,還聘請省果樹研究所周廣芳教授授課,共培訓技術骨干400余人。”
馮家鎮大流村棗農張亦明便是培訓的受益者。種植冬棗近20年的他,積極響應標準化種植號召,強化“沾冬2號”選育,按照寬行密植、劃線成一要求栽植,實現了冬棗標準化、機械化和水肥一體化生產。“原來一個家庭也就管理十幾畝地,還特別累,通過實施標準化種植,我現在能管理幾十畝!”張亦明介紹,隨著冬棗質量的提高,收入也逐年提升,12畝冬棗年收入能到六七十萬元。
在下洼鎮生源冬棗合作社的大棚內,幾乎看不到管理員的身影,殺蟲燈、粘蟲板、聲波驅蟲、滴灌等十幾項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王忠坤介紹,“就噴藥來說,原來十幾個人的工作量,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
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冬棗產業轉型升級
“沾化區按照全產業鏈條招商的原則,大力引進支持實力強、帶動力大、成長性好的涉農龍頭企業,”劉登枝介紹,“重點發展包裝業、加工業、運輸業等附屬產業,延伸產業鏈。”現已與濟南圣虎山茶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約,共同開發棗芽茶。成立棗木雕刻協會,開發棗木雕刻系列產品,研發“棗發財”“棗如意”“棗生貴子”等系列棗木工藝品。開設“蜂蜜小鎮”銷售網店,主營棗花蜜、蜂王漿等產品。
“我們正在建設的是冬棗深加工智慧園區,占地103.5畝,建成后可實現年處理冬棗0.8億公斤。”山東齊魯浩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張強介紹,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冬棗休閑食品、冬棗飲品、冬棗果醋、冬棗啤酒等系列深加工產品。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智慧平臺,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是冬棗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劉登枝介紹,目前沾化區正與多家品牌策劃公司接洽,委托專業創意團隊進行品牌包裝形象設計。
今年,全區新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2家、續展3家。結合沾化區創建全省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打造“智慧冬棗”平臺。聯合北京紫光集團,重點實施“121工程”,即打造1個門戶,建設2個中心、1個平臺,形成集展示、生產、監管于一體的智慧冬棗綜合服務體系,為智慧農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沾化冬棗產業更好地運營和發展樹立典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