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5-06 09:16:05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記者從4月27日召開的2020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了解到,后三個季度,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將按照“1353”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1353”即“一個中心環節、三大工作主題、五項攻堅任務、三個工作抓手”,緊緊圍繞提供優質文化旅游產品這個中心環節,突出“改革、攻堅、創建”三大工作主題,著力在黃河文化品牌打造、保障改善民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文旅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創新上攻堅突破,善用“對上爭取、對內考核、對下評價”三個工作抓手,不斷展現文旅新形象,提升文旅新水平,推動文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富強濱州貢獻力量。
對上爭取、對內考核、對下評價,變無形的文化資源為有形的文旅業態
按照全市 “爭二搶一”的任務目標,全市文旅系統將以“7+3”攻堅任務、“1+10+N”年度改革任務體系、“三亮”工作、《政府工作報告》工作為重點,實行“對上爭取、對內考核、對下評價”,明優勢、找短板、察實情、尋實策,實行“專班”推進,將干部職工的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和文化旅游領域的攻堅任務上來,發揮黃河文化、孫子文化、呂劇文化、紅色文化的獨特優勢,變無形的文化資源為有形的文旅業態,做好“加法”“乘法”,為文旅業發展夯基壘石,集聚乘數效應。
對上爭取主要是對上級部門和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資金、項目、試點、人才、會議、活動等方面的爭取。建立對上爭取聯動機制,要積極儲備好項目、好試點、好點子,為承接項目打好基礎。分管領導要每月到上級部門對接一次工作,了解政策動向,把握工作動態,推動工作落地。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加分項納入對內考核和對下評價。
對內考核主要針對局機關各科室,落實周例會制度,調度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通過目標管理、過程控制、結果導向聯結一體,實現責任到科室、到人,年終將對局機關各科室在工作實績、工作作風、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測評,考核結果與干部選拔、職級并行、評先樹優、績效獎勵等相結合,倡樹以實踐、實干、實績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激發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對下評價主要針對各市縣區局,采取評價排名的辦法,積極探索建立“綜合評價+單項獎勵”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指標設置上,既有省市考核相關指標的分解,也有日常基礎工作分值,既有對上爭取加分,又有負面清單減分,實現市縣兩級“一盤棋、齊步走”的攻堅工作格局,實行年底縣市區總體評價和整體排名,評價結果將作為評先樹優和對市委市政府及上級部門表彰的推薦依據。
加快推動黃河樓景區的規劃和建設力度,將黃河文化融入濱州城市品牌
文旅系統將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保障改善民生、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文旅市場環境、文旅發展改革創新上實現重點攻堅。
2019年,我市黃河風情帶開發啟動。目前,我市已完成《黃河風情帶建設工作推進方案》《推進臺賬》和《核心區綜合體項目招商手冊》,在推進黃河樓展陳和黃河游樂園項目。開展重點推介,已與北京華控、上海景域簽訂黃河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框架協議。
接下來,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重點攻堅任務中,將對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實施黃河兩岸特色休閑項目計劃和“幸福黃河工程”,做好沿黃文旅開發。大力發展文化演藝、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以濱州市文化中心、黃河之星廣場等場所為陣地,以黃河風情帶文化藝術季、旅游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為載體,開展靜態文化產品展示和動態文化活動展演,將黃河文化融入濱州城市品牌。
同時,高標準推進黃河文旅項目建設,編制《濱州市黃河旅游度假區概念性規劃》,以規劃、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思路全力推進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定位分為兩個層次,其一,以黃河樓景區及黃河幸福小鎮為核心打造5A級景區,形成濱州對外地游客的核心競爭力;其二,以5A景區為核心,與中央郊野公園及黃河村居聯動,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使濱州成為“幸福黃河”的引領者,“幸福之州”核心體驗地,濱州市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引擎,黃河三角洲首選的品質休閑度假區。今年加快推動黃河樓景區的規劃和建設力度,力爭年內開工,明年景區的一期投入運營。
沾化區文化館獲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積極爭取省“大家唱”合唱展演、省攝影作品展、省鄉村題材小戲展演等活動落地濱州
2020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的工作中心就是為群眾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推進縣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和文化建設軍民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沾化區文化館獲文化和旅游部試點,下一步要積極推進工作落實。繼續開展鄉鎮文化站專項治理和效能提升,對31個文化站進行專項治理,并建立分館。持續推進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建設,鞏固550個省定貧困村文化扶貧成果,迎接省市驗收,完成黃河灘區遷建村文化設施建設任務。
將分層分類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爭取省“大家唱”合唱展演、省攝影作品展、省鄉村題材小戲展演等活動落地濱州,完成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試點工作,在濱州影劇院、沾化大劇院、鄒平市文化中心劇場、無棣縣文化中心影劇院等4家試點劇場為群眾帶來“高端演出+優惠票價”的文化惠民演出。
繼續組織開展濱州文化大講堂、冬春文化惠民季、“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我們的節日”“黃河風情帶文化藝術季”、夏季廣場文化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等系列文化活動,打造群眾喜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繼續實施免費送戲下鄉,確保全市戲曲進鄉村覆蓋率超過80%。深入打造4所戲曲進校園重點示范學校,完成戲曲進課堂200課時。繼續開展陽信梨花節、沾化冬棗節等節慶活動,確保季季有節慶、月月有項目、周周有演出、日日有活動,豐富疫情及后疫情時期的群眾文化生活。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提升呂劇《烈烈渤海紅》,爭取參加2020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提升京劇《游百川》,爭取參加第九屆中國京劇節。提升兒童劇《九色鹿》,完成全國保利院線巡演。開展群眾文藝精品創作,以“黃河號子”為素材創作音樂作品,申報沖刺2022年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
加強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守好精神家園。組織開展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整治,一手抓執法監管,一手抓服務引導,推動市場繁榮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軟環境。
擦亮孫子文化、呂劇文化品牌,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弘揚孫子文化,加快推動孫子文化商業運用,形成“孫子文化+旅游+”產業鏈,積極爭創省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嘗試將孫子文化和大型電競類游戲結合起來,利用線上線下的不同體驗內容,探索孫子文化的不同打開方式。積極推動惠民縣與景域集團的合作,力爭年內項目落地開工。
開辟呂劇文化傳承發展新路徑,在呂劇傳承保護、人才引進培養、精品劇目打造、演藝品牌宣傳推廣等方面集中發力。復排呂劇傳統劇目《屠夫狀元》,完成呂劇新創劇目《回民漢子》(暫名)劇本創作,積極爭取設立呂劇人才“蓄水池”,引進部分呂劇專業人才。集聚融資、創作、演出、發行等功能為一體,用3-5年逐步開辟呂劇市場化、集團化發展新路徑。
加強文物安全和保護,推動楊家鹽業遺址、丁公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和龍華寺遺址考古公園建設,探索鹽業、冬棗、鴨梨、黃河濕地等系列生態博物館集群建設,積極爭取將各縣市區全部列入“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健全完善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新增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非遺項目7項以上;積極爭創全省“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街道),探索“非遺+旅游”新模式,推動剪紙、草柳編、布老虎等特色手工藝品和鍋子餅、紙皮包子、杜橋豆腐皮等特色小吃融入旅游創意,成為旅游商品。
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面向全國50強文旅集團開展定向、精準招商,指導具備條件的縣市區積極創建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分別開展研學旅游教育基地、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工作。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突出“憶鄉愁、看濱州”品牌打造,年內完成3個縣區的鄉村旅游片區規劃編制工作。開展全省精品文化旅游小鎮和精品旅游特色村創建工作,做好村莊景區化培育。繼續開展第三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推動夜間經濟發展,開展山東省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評定創建工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