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8-05-22 08:36:05
2017年12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濱州港口岸對外開放。這意味著濱州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從夢想走進現實,濱州昂首闊步邁入了“國際港時代”。
口岸開放獲批,助推濱州港向著億噸大港邁進
長久以來,濱州人民一直有一個夢想,建大港,行大輪,發展港口經濟,實現以港興市。
從1969年開始,近半個世紀中,濱州港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1969到1971年開始起步階段,建成2個500噸級泊位;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歷曲折階段,港口建設一直進展緩慢;2005年開始步入大建設階段,當年重新啟動濱州港建設,2007年提出了“以港興市”戰略,2010年把濱州港確定為“一號工程”重點推進,拉開了萬噸級海港建設的大幕;2015年正式通航階段,2015年6月26日,2個3萬噸級泊位開航運營,標志著濱州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濱州真正實現了“面向大海”發展。
隨著一大批重特大項目加快崛起,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的不斷壯大,企業原材料和貨物進出口需求十分迫切,但外輪無法進出濱州港,濱州走向世界的“跳板”被阻斷。能否順利實現濱州港口岸開放,直接關系到我市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
濱州一定要有開放的口岸,這是濱州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必須擁有的“國際通行證”。從2013年底,濱州人開啟了異常艱辛的申報審批之路。
4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政府辦公室精心準備申報資料,積極向上匯報、溝通、爭取,市領導帶隊到各部門匯報對接,市口岸辦和口岸開放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全力以赴,密切跟進。經過不懈努力,2017年12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濱州港口岸對外開放。這是濱州經濟社會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實現了對外開放歷史性跨越。濱州人民多年的期盼,幾代人的夢想,終于夢圓。
積極申報的同時,濱州全面實施沿海港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濱州港海港港區4個3萬噸級泊位建成投用,東西兩條防波堤和17公里集疏運通道全面建成,3萬噸級航道疏浚完成,濱州港通關服務中心達到入駐條件,全長70公里的疏港一級公路和58公里的濱海大道建成通車,直達港口碼頭的疏港鐵路加快推進,為一類口岸開放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期間,海港港區將建成并投入運營3—10萬噸級泊位10個以上。
濱州港口岸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拓展貨運市場和經濟腹地,推動濱州港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向著億噸大港邁進!
打開融入世界“海上大門”,全面提升濱州綜合競爭力
濱州港口岸對外開放對濱州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將實現溝通周邊,連接四海,物暢其流,推動濱州“港產城”一體化,實現港口、產業聯動發展,產業、城市融合發展。
港口開發開放是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的重要引擎,是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濱州港口岸的對外開放,打開了濱州直接融入世界的“海上大門”。
濱州港口岸開放將帶來多重利好。首先是改善濱州招商環境,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濱州以更便捷的渠道、更高效的速度聯通五洲、走向世界,降低商務投資成本,增強投資信心,增加與國內外市場的密切程度,承接更多產業轉移和項目落地。其次是擴大對外開放、提升開放水平。濱州可以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直接接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促進更廣泛的國內外交流和合作,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三是助推濱州產業集聚發展。濱州港對外開放,將充分發揮港口腹地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港口貿易、倉儲物流、金融中介、沿海旅游等多種產業,擴展城市容量,擴大集聚優勢產業、配置國際資源平臺,帶動外來資本和人才引進,集聚更多的要素資源,促進北部產業新城崛起,助推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第四是為濱州發展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自貿區等保稅功能區奠定堅實基礎。
而在區域層面,濱州港口岸開放,為山東整個沿海城市對外開放布局完成了最后一塊“拼圖”,濱州港將成為服務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最便捷出海通道,為山東建成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沿海開放新高地發揮積極作用。
融入智慧理念,全力打造濱州港“智慧口岸”品牌
國務院批復口岸開放后,需經山東省組織預驗,國家口岸辦組織相關部委正式驗收后,方可宣布對外開放運行。
“我們將一鼓作氣,全力以赴,全面做好濱州港口岸開放驗收準備工作,力爭濱州港口岸盡早順利通過驗收、實現開放運營。”市口岸辦副主任成敏說,按照“三互”大通關和“一站式作業”總體要求,堅持適度超前、高點定位、集約共享、智慧高效,把智能化信息化融入口岸建設各個方面,加快口岸查驗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建立完善口岸管理機制,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保障口岸通行安全,全力打造濱州港“智慧口岸”品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