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5-11 10:12:05
優化空間布局 強化基礎設施支撐 深化“放管服”改革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全力做好規劃服務
——訪市規劃局局長杜建民
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事關我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是我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市規劃局局長杜建民表示,按照省、市關于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傳統產業上水平、新興產業上規模、基礎設施上臺階、服務效能上層次的目標,市規劃局將結合工作職能,著力在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
優化空間布局,精心組織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構筑“八區、十二園”的產業發展格局
記者:結合規劃工作職能,市規劃局將如何著力優化空間布局,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
杜建民:按照“一核、兩極、三區、四軸”的市域空間結構和“城鎮發展集聚化、產業發展園區化、全域生態特色化”的目標定位,精心組織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引領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同時,將組織開展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對城市定位、發展規模、空間布局作出合理安排,發揮好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進產城融合,為新舊動能轉換謀空間搭載體。
園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和主陣地,是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引擎和強大動力源。產城一體化是未來園區發展的大方向,規劃部門將全力配合有關部門,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將園區建設與城市建設統籌謀劃,調整優化各類開發區、園區規劃,超前規劃發展空間,為未來區域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將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生態、低碳、循環發展,用地指標、基礎設施建設向園區傾斜,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合理確定園區各類用地容積率管控指標,對工業用地容積率實行下線管理,引導五大產業集群及優勢傳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向園區集聚,推動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記者:目前我市正在進行《濱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修編,在當前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背景下看,我市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存在哪些局限?新一輪總規修編又進行了哪些完善?
杜建民: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變化日新月異,我市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對新形勢下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濱州的引領作用有所減弱。通過對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的評估,其主要存在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各類園區功能布局的研究和分析比較淺顯、建設模式較為粗放等問題。通過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將構筑“八區、十二園”的產業發展格局,引導全市產業的相對均衡和適度差異化發展,推動產業發展重心向沿海區域遷移,提高產業集中集約發展水平;積極引導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提升,加速培育有潛力的新興產業,促進產城融合,形成穩定可持續的城鎮化動力,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
強化基礎設施支撐,編制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優化綠地、水系等生態布局
記者: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將為新舊動能轉換拓展新空間。市規劃局將如何通過規劃引領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在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方面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
杜建民:現代區域發展的競爭,實際上是城市之間的競爭,其中,基礎設施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等都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優良環境的支撐。規劃部門將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組織開展“城市雙修”工作,編制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專項規劃,重點研究交通、能源、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基礎設施配套等問題,按照現代化城市標準配置各類資源要素,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優化綠地、水系等生態布局,提升品質和檔次,進一步擦亮“四環五海”城市名片。
通過規劃引領,力爭補齊城市發展短板,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好基礎。從出行條件方面來看,去年我們編制完成了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停車場布局專項規劃,從宏觀角度統籌、整合交通體系。在此基礎上,今年規劃部門將進行提質升檔,編制加油(氣、電)站布局規劃,實現城區公共加油(氣、電)站體系的整體優化;編制綠道專項規劃和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專項規劃,規劃綠道系統空間布局,構建自然高品質、暢通安全的步行、自行車交通廊道體系,實現“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推動形成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發展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規劃管理機制,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記者: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離不開良好政務服務環境的營造,規劃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杜建民:事實證明,發展活力足、經濟轉型快的地方,無一不是“放管服”改革更加徹底的地方。規劃部門將以群眾、企業和基層需求為導向,以辦事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為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具體的工作中,將創新規劃管理機制,依法理順規劃行政審批前置條件,優化審批流程,不斷創新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和服務方式;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對建設項目審批推行限時辦理、規范辦理、透明辦理、容缺辦理、一網辦理等制度,暢通“綠色通道”,出臺《關于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意見》,公布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和“最多跑一次”審批事項清單,通過提高效能,強化服務,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