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市開展“品牌高端化”提升行動 培育打造自有品牌

來源:濱州日報

作者:

2018-03-08 11:09:03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今年,濱州經信工作將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主要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00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技改投入90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

突出集約集群發展,著力塑造濱州工業新形象

圍繞高端鋁業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深入實施“六個一工程”,即:組織產業集群中長期規劃的宣講和解讀;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協調成立各產業發展政府引導基金;由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成立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建設鄒平縣“鋁谷”公共服務平臺;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成立“千億級產業集群”推進工作領導小組。

培育特色產業集群,貫徹落實新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開展產業集群團體標準建設和區域品牌示范區建設,2018年爭取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特色產業集群達到8個;開展中小微企業“四升”工程(即個升微、微升小、小升中、中升大)。

建立產業發展項目儲備庫,確保我市規模以上企業都儲備至少1個重點項目。深化新舊動能轉化體制機制改革,牽頭有關部門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五大產業集群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意見》。

抓住技改牛鼻子,加快重點產業改造升級

啟動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到2020年,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全市規模以上重點企業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力爭年內實施投資過千萬元重點項目200個以上。全面落實工業強基工程,組織實施一批“四基”(核心基礎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重點項目。深化銀企合作,篩選一批重點項目向各金融機構進行推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境內外股票市場、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債券市場等開展直接融資。

以創新為手段,建立梯度化企業創新體系

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力度,新培育省級中心10家以上,培育2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2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實施中小企業“一企一技術”創新工程,力爭新增省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10家,新增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引導鼓勵企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發揮各產業集群專家委員會的“智庫”作用;擴大和加強與省內外重點高校院所的合作,開展常態化合作和專題對接。

堅持效益質量,加快打造工業發展新實力

開展“品牌高端化”提升行動,由海航集團、山東潤沃投資等基金公司牽頭,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骨干企業參與,成立品牌經營公司,通過收購、兼并、自創等方式,收購國內外知名品牌,創建培育打造我市自己的品牌,有效解決我市企業長期貼牌問題,提升工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實施百年品牌企業培育工程,組織實施工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企業申報,指導我市8家入圍企業實施工業品牌培育貫標。培育出口支柱企業,實現新增備案企業200家,零突破企業23家。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年內市級培訓企業家100人,縣級培訓企業家1000人,開展“十佳濱州創新型企業家”評選。

打造兩化融合升級版,促進產業智慧化和智慧產業化

完善和推廣濱州工業大數據服務中心,建立“云超市”服務模式,把濱州工業大數據服務中心無縫接入京東工業品電商平臺,一站式享受低價優質工業品采購服務;建立政策法規文件匯編庫,為企業提供政策文件查詢支持。實施“企業上云”工程,培育一批區域上云標桿示范企業,力爭全年上云企業突破200家,三年突破1000家。加快京東大數據中心建設,成立物聯網協會,加快推進華為濱州大數據中心建設,建成集數據中心、呼叫中心、智慧城市、外包服務、跨境電商、基金投資等13個功能于一體的大數據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園區。

推動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發展,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數據運用,積極推薦申報智能制造專項和試點示范項目;組織企業申報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推薦產品列入高端技術裝備推廣目錄。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立足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提升半導體電子元器件制造、新能源電池制造、光伏太陽能制造、光纜電纜制造、金融電子產業規模水平。

建立動態調整的軍民融合產業重點項目庫,篩選我市符合軍民融合要求的產業產品,主動銜接、加大對接,培育建設一批戰略規劃導向清晰、產業特色明顯、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軍民融合示范項目,實現融合發展、協同發展。推薦有條件的企業申請列入民參軍技術產品推薦目錄,組織企業申報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項目;推進濱化與清華工研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合作項目,力爭早日開工。

發展綠色產業,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模式

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進“工業綠動力”計劃各項措施;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申報中央預算內節能環保項目、省節能專項資金和省節能獎、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重點信貸項目等。完善全市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建立綠色制造評價標準體系,組織申報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和綠色園區;組建聯合體,打造建設綠色制造集成系統,力爭建成5-10家綠色工廠,開發5種綠色產品,提升重點行業綠色制造水平。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博興經濟開發區、山東陽信經濟開發區3家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進行驗收;對未進行改造或擬進行改造的7家園區,制訂改造實施方案;培育1家優秀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服務機構,推廣2項重大清潔生產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創建1家工業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加強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力爭創建2家資源綜合利用標桿企業。開展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示范縣創建工作,建立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名庫;力爭3-5家企業進入省節能環保產業100強。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北海經濟開發區搭起沖擊國家級開發區的“四梁八柱”

3月6日,在北海經濟開發區2018年工作會議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該區號召干部職工從以永不懈怠的決戰姿態、苦干實干再...[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8

張光峰到沾化區調研:堅持高質量發展 趟出新舊動能轉換新路子

3月7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到沾化區調研,要求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勇爭一流的意識,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統籌抓好當前各...[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8

張光峰會見教育部校園足球發展研究專題組專家

3月7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會見了教育部校園足球發展研究專題組副組長、廣東省教育廳巡視員李小魯一行。[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8

崔洪剛:建議加快推進京滬高鐵二線項目建設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提出建議:加快推進京滬高鐵二線項目建設。[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8

濱州召開交通運輸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

3月7日,我市召開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詳細]
齊魯網 2018-03-08

濱州市環保局下放省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申領業務

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3月起,市環保局將省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申領工作下放到各縣(區)環保部門辦理。[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8

重磅!濱州至東營要建高鐵了,時速350公里/小時!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發改投資[2012]2492號)等文件要求,中國鐵路設計集...[詳細]
中國濱州 2018-03-08

教育部領導到沾化區調研濱州國際足球運動小鎮建設工作

3月7日,教育部校園足球發展研究專題組到沾化區調研濱洲國際足球運動小鎮建設等相關工作。[詳細]
齊魯網 2018-03-07

趙永生部署分管部門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把改革資源向新舊動能轉換集聚

濱州日報·濱州網3月7日濱州訊。3月6日,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趙永生主持召開分管部門工作調度會議,研究部署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的工...[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3-07

吳圣光帶隊赴杭州開展招商考察活動

濱州日報·濱州網3月7日濱州訊。為迅速落實春節后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重要會議部署,積極對接“全球浙商走進山東”活動,精準定位新業態、新模...[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03-07

濱州知識產權學院2019年正式招生 培養實戰型人才

偌大企業找不到一個精通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人才。為整合數據資源、服務資源和人才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實現優勢互補,2017年1月,由山東省...[詳細]
濱州日報 2018-03-07

省調研組來鄒平縣調研春季農業生產

3月2日,省農業廳副廳長褚瑞云帶領調研組來鄒平縣調研春季農業生產情況。副市長賈善銀,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馬軍權,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詳細]
今日鄒平編輯部 2018-03-07

省委宣傳部調研組到鄒平縣調研

3月6日,省委宣傳部政策法規研究室調研組一行到鄒平縣就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調研,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鄭紅麗陪同活動。[詳細]
齊魯網 2018-03-0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