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7-10-26 11:19:10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今年冬棗采摘季,沾化區富國街道西楊村棗農楊秀峰格外輕松,自家的冬棗早早就被搶訂一空,價格還很高,畝均增收超過6000元。指著自家冬棗大棚一角類似音響的東西,老楊得意洋洋地說,“別小瞧這小東西,我家冬棗賣得好多虧有了它。”
原來,老楊的“法寶”就是今年在沾化冬棗管理中試驗成功的農業聲波驅蟲器。51歲的楊秀峰是當地的冬棗種植大戶,一共種了60畝冬棗,40畝“沾冬2號”,20畝原生態冬棗。老楊是個“技術控”,樹行間種草、水肥一體化、物理防蟲法等新技術在老楊的冬棗種植園里隨處可見。今年在街道林業站技術人員的推薦下,老楊在1.3畝“沾冬2號”冬棗大棚里全區第一個進行了聲波驅蟲技術試驗。“從今年4月10日安放農業聲波驅蟲器到進入采摘期前,還真沒發現棗樹有蟲害,沒安放農業聲波驅蟲器大棚的黏蟲板和誘蟲罐里卻清了好幾遍。而且這個大棚里的‘沾冬2號’比其他二代冬棗整整提前成熟近20天。這個東西真是個好寶貝。”對聲波驅蟲技術的效果,老楊贊不絕口。
據了解,農業聲波驅蟲技術是由北京中科院和清華大學專家共同研發,已正式取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聲學和生物學原理發射脈沖調制音頻正玄波,通過長時間發出間斷而持續有源的聲波來破壞敏感類昆蟲的聽覺環境,導致其煩躁恐慌,使其對所在環境無法忍受,從而達到驅蟲的目的。此前該技術專門用于果樹的病蟲害防治,先期已進行了8年的實驗,并在蘋果和石榴等果株上取得了成功。今年該技術首次應用于冬棗培育。
據農業聲波驅蟲技術提供者五星聲波未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楊連波介紹,農業聲波技術不僅僅驅蟲,還具有促進細胞分裂,提高光合作用,促進冬棗生長發育,達到冬棗早熟增產、提高品質、增強抗病的作用。據富國街道林業站測定,使用該技術的冬棗實驗區比對照區產量平均可增加21%,糖分增加15%。
在今年舉行的沾化區第十屆“林茂杯”沾化冬棗大賽中,楊秀峰采用新型聲波驅蟲方法培育的“沾冬2號”冬棗憑借“純綠色無污染”榮獲一等獎。1.3畝實驗冬棗以每斤50元的高價被搶訂一空,一棚冬棗收入近6萬元,比其他大棚多賣3萬多元。“一套驅蟲設備可連續使用10年,還是自動運行,既節省人工成本又能提高冬棗品質,這個技術我是服了。”嘗到甜頭的老楊計劃加強與企業合作,引進完善相關配套技術,明年在30畝“沾冬2號”冬棗推廣使用聲波驅蟲技術。“明年爭取在冬棗大賽獲個特等獎!”有了新技術“傍身”,老楊對來年冬棗豐收信心滿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