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7-14 10:02:07
齊魯網濱州7月14日訊(記者 陳帥)7月13日,濱州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壯大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媒體行走進陽信縣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近年來,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樹立全局觀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創新產業模式、全面改造傳統肉牛產業等方面做足功課。
建立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打造高效生態循環畜牧業
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建立標準化的養殖示范基地,通過土地流轉、糧改飼、種養加一體化模式形成高效生態循環畜牧業。按照品種優良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的標準和要求,統一飼養品種,統一飼養方法,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技術銷售模式對養殖場(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必要的資金,養殖場(戶)按照企業的標準和要求進行飼養和短期育肥(以育肥的公牛為主)。
養殖戶自主經營管理,讓養殖戶以老板的心態而不是打工的心態進行管理,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利益共同體。種植戶將優質的飼草飼料通過肉牛進行過腹還田,既提高了土地肥沃,又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戶采用秸稈青貯、豆腐渣、酒糟喂牛等非糧飼料技術,全方位降低養牛成本。通過對產業鏈條科學分工,實現共贏,種、養殖戶不但增加了收入,還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牛源,最終帶領傳統肉牛產業轉型實現科技養牛、產業脫貧、民族團結、富民強縣的目標。
積極培育高檔肉牛新品系,提高養殖效益。對當地的優勢品種進行了系統提純復壯選育工作,通過實行對飼料按照肉牛不同生育期對營養需求進行科學配方,打破傳統肉牛的育肥模式,把大麥、玉米、大豆炒熟做成顆粒進行飼喂,80%的精料和20%的熟化稻草,并營造健康福利環境(聽音樂、睡軟床、育肥期飼喂啤酒糟、做按摩、喝溫水、吹風扇)等措施,為肉牛規模化高效養殖開辟了新的路徑,提升產業中養殖環節的整體水平。
建立完善的冷鏈體系 8-10℃恒溫環境牛肉加工
肉牛疫病是影響肉品安全的源頭,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對養殖基地和部分合同戶的肉牛全部進行宰前檢驗,合同戶的肉牛必須有產地檢疫證明,經過陽信縣畜牧局駐場檢疫人員的檢驗,凡是對健康合格、符合衛生標準和商品規格的肉牛開具準宰證,方可進入待宰間待宰。宰前12小時停止飼喂,并提供安靜的環境。按標準規范進行屠宰的牛胴體進入排酸間進行排酸,排酸設備全部采用德國原裝進口比澤爾制冷系統,根據溫度,自動控制開啟,減少人為溫度波動,溫度過高,滋生細菌超倍,過低新陳代謝產物有害物質排不出體外,在0-4攝氏度的環境下,在一定的風速、濕度下保存48-72小時左右,使其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
在牛肉加工過程中溫度對肉制品的影響十分明顯,溫度控制在8-10℃的恒溫環境。牛肉包裝環節采用美國希悅爾的包裝設備(旋轉式自動真空包裝機,三爪魚,真空度高,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一部分產品進行熱縮真空包裝進行二次排酸后再銷售,一部分進入凍結間在-40℃庫中進行凍結20小時,當肉體中心溫度達-18℃以下時移入-18℃冷藏庫中冷藏再銷售。在流通過程中特別是各個環節交接過程中容易出現短暫高溫或長時間高溫滯留等問題。同時項目還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山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三大國家級的技術中心(牛的繁育、飼料研發、牛肉的深加工,產品的溯源8個專利8個著作權2部著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技術支持,保證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肉牛業”大數據建立肉牛產業新模式
結合當前國家政策,加快畜牧業的現代化進程,采用“互聯網+肉牛業”核心技術,即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及智慧物聯網技術等,構建基于“肉牛業大數據+肉牛業電商+肉牛業金融”三維一體的現代肉牛產業生態圈。建立“互聯網+肉牛業”全產業鏈工程建設新模式,通過互聯網金融覆蓋的肉牛產業相關利益者比例達60%以上。全面改造傳統肉牛業,既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高端安全牛肉的消費需求,又能通過項目的引領,推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全面發展,更是帶動相關農民的就業,富民強縣,實施扶貧攻堅戰的行動計劃,最終實現肉牛產業的科學化、信息化、產業化、工業化、安全化、扶貧化六化融合,建立肉牛產業新模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