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4-02-06 09:41:02
龍騰盛世千家喜,春滿神州萬物榮。芝麻酥糖、鍋子餅、五彩玉米……一批批特色農產品和濱州“老字號”美食端上桌,一場盛大的味覺與視覺狂歡即將在濱城開啟。讓我們一邊逛,一邊品嘗這些地道的美食,感受濃濃的年味兒,領略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風味,體驗濱城“最食人間煙火色”的美食盛宴。
芝麻酥糖
常家芝麻酥糖是濱州的傳統名吃,更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芝麻酥糖的制作技藝至今已傳承了五代,有170年歷史,目前已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濱州市第一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的特產。
從精選芝麻開始,到洗凈、脫皮、炒熟、過篩、碾碎、熬糖、打糖、擰糖、拉絲、包裝,芝麻酥糖制作工藝精細且復雜,需經10多個工藝流程。一塊芝麻酥糖經過手工伸拉成32000余條銀絲,香甜酥脆,入口即化,堪稱美食界一絕,深受廣大群眾和國際友人喜愛。
三河湖鎮“共富茶”
三河湖鎮“共富茶”經過近幾年的種植實踐,現擁有“濱白菊”“康宏黃菊”“三河貢菊”三大系列16款產品,已成為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
三河湖鎮出產的“共富茶”具有湯色黃、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營養高的特點。經傳統加工工藝炮制,“共富茶”口感佳,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去火,平降肝陽,是菊花茶中極品,深受市場青睞。
邢家鍋子餅
“邢家鍋子餅”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濱州特色名吃,入選“到山東不可不品嘗的100種美食”,創始于清末老濱縣(現濱城區濱北街道)西關村姓邢人家,現已成為濱州一張獨特的美食文化名片。
滾燙的爐火之上,一張張綿薄筋道的面餅平攤開來,一大鍋葷素搭配的餡料翻炒方罷,待餅入鍋烙熟,餡炒好拌勻,廚師便將色香俱全的餡料裹進面餅卷起,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幾段,盛盤入席。夾起一塊品嘗,初入口時松軟滑嫩,鮮而不膩;細細咀嚼,味美料足,唇齒留香。這就是濱州最受歡迎的傳統美食——邢家鍋子餅。
炊牛小鎮牛肉制品
濱州明盛畜牧養殖有限公司位于濱城區秦皇臺鄉境內,肉牛存欄量達到2000余頭,養殖有安格斯黑牛、雜交和牛以及少量西門塔爾等高端肉牛。
該公司以發展高端肉牛養殖為主,逐步形成集繁育、育肥、宰殺、分割、冷藏、冷鏈物流配送、熟食深加工、餐飲連鎖和品牌營銷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注冊商標“炊牛小鎮”已完成第27類注冊,“炊牛小鎮”涮烤體驗店于2023年1月正式營業,以體驗店為載體,線上線下全面啟動,為消費者提供從牧場到餐桌綠色健康的高端雪花牛肉及制品。
四喜丸子
在魯北地區飲食習俗里,四喜丸子不可或缺。濱城區梁才街道張守平家的四喜丸子制作技藝已傳承百余年。百年間,四喜丸子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改進工藝,迎合大眾口味。
要想做好四喜丸子,十分講究。肉要人工切好,大小相同;拌肉至少需要8次-10次,每次6遍且一定要拌勻;將成型的丸子在薄面中翻滾,均勻地沾上薄薄的一層面粉,然后再次壓緊攢成圓形,放入面糊中。如何把丸子炸得酥脆且不粘鍋更是一項技術活。無論城鄉,每逢喜慶之事,此菜必不可少,給宴席增添了歡樂和喜慶氣氛。
黑二妮五彩甜糯玉米
濱城區市中街道韓聲揚村引入種植優質高產鮮食玉米品種——五彩甜糯,引用黃河活水灌溉,采用無農藥種植方法,經過精心田間管理和無農藥殘留處理,確保每一粒玉米都符合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
五彩甜糯玉米集白、黃、紫、黑等色澤于一身,集聚糯玉米的“糯”和水果玉米的“甜”,直鏈淀粉含量為0.8%-3.9%,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果穗五彩斑斕,口感粘香甜美,粒皮較薄,適口性極佳。采摘后的玉米經快速加工,保持了原始新鮮度和營養成分,無論是作為早餐、午餐還是晚餐,都能帶來美味與健康的雙重享受。
干粉丸子
“干粉丸子”,是一款山東名菜,屬于魯菜系列,表面金黃,外焦脆、里軟嫩、味鮮香,制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大家喜愛。
制作方法是:把紅薯粉條放入溫水中泡發,將料酒倒入豬肉末去腥,倒入生抽腌制10分鐘;煮至粉條沒有硬心,瀝干水分,用刀切成碎末;把肉末放入慢慢煸炒,利用鍋內剩余的油把蒜末用小火煸炒至金黃色;放入適量鹽進行調味,用筷子將粉條與配料攪拌均勻,放入適量淀粉;把丸子揉圓,放在刷了油的盤子里,上鍋用大火蒸10分鐘即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