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7日訊 日前,濱州市委宣傳部與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開展了“濱州最美法官”評選活動。9月27日下午,濱州市委宣傳部舉行2023年“濱州最美法官”記者見面會,邀請濱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周衛華,濱州市中級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建忠,惠民縣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一級法官賈匯泉,無棣縣法院小額債務法庭副庭長、一級法官丁北北,濱城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三級法官魏佳,介紹2023年“濱州最美法官”選樹宣傳情況,發布“濱州最美法官”評選結果,并邀請“最美法官”代表回答記者提問,講述他們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生動故事。
賈匯泉在見面會上說,法官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案件,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不僅需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社會知識、社會經驗,更需要有一顆愛民、為民之心,就案斷案不是目的,明辨是非,定分止爭,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才是法官的追求。
自己曾經辦理一起財產損害賠償案件,原被告是堂叔伯兄弟。弟弟因為建房,要求村里安排宅基地,村委會就把哥哥一直使用的一塊場院地劃給了弟弟。房子建成以后,宅基地的西邊、南邊還有一部分空閑。因為村里并沒有把剩余的場院地收回,而是允許哥哥繼續在空地上種樹。弟弟認為樹木長成后會遮陰,樹根的生長也會對地基造成損壞。于是,哥哥種樹,弟弟拔樹,連續幾次,雙方矛盾升級,雙方鬧上了法庭,哥哥索賠樹苗和其他損失2000元。
這是一件典型的小案件,但小案件背后,是親緣關系、家族矛盾,如果處理不好,甚至可能發生惡性事件。這也就是法院常說的“小案事不小”。所以法官秉持“小案不小辦”的處理原則,經過多次現場溝通,了解到雙方心結都是因為“面子”問題,法官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空地由弟弟承包,給付一定的承包費,哥哥不再種樹。在村干部和家族親長的共同見證下,哥哥表示,只要有“說法”,承包費數額不是問題,最終弟弟象征性支付了1000塊元承包費,承包期是20年,每年50元,兄弟倆握手言和。
小案件,有大民生。內講原則,外講方法,妥善化解矛盾糾紛,讓當事人勝敗皆服,是每一位法官畢生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