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 6月30日,濱州市委宣傳部舉行《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2023年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局長尹月林,濱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王向農,濱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產融服務中心副主任、四級調研員王玉霞,介紹《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2023年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王向農介紹,濱州市市場監管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第一追求,把提高企業和群眾滿意度作為第一目標,堅持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探索實施“信用+執法”監管模式。
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制定《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計劃》《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實施方案》,抽查領域涵蓋124個,抽查事項132項,涉及35個部門(單位)。跨行業、跨部門聯合監管,真正實現了“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主體的打擾。
深化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融合應用。根據信用等級、風險程度,對市場主體實施靶向抽查、差異化監管。按照企業信用風險分類ABCD等級,對高信用風險等級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對低信用風險等級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將有限的監管資源更多用于高信用風險企業,不斷提升抽查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動部門聯合抽查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率達到100%,做到“對守信者無事不擾,讓失信者時時不安”。
創新“標簽化管理”。依托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把抽查事項和檢查對象按照行業、區域、風險、信用等條件設置關鍵性標簽,整合各領域碎片化監管信息,促進各監管領域、監管對象有機融合,生成跨部門“監管關系圖譜”,快速精準識別監管風險。通過加大高風險市場主體抽查頻次,減少低風險市場主體抽查頻次,實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全市共設置標簽5345類,涉及監管部門37個。
積極引導市場主體進行信用修復并積極申報市場主體強制退出試點。建立歷年未年報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數據庫,按照“能激活盡激活”的原則,實施信用修復。對不再經營的企業,聯合行政審批服務部門實施“簡易注銷”“代位注銷”等方式,便利各類經營主體及時退出市場,不斷提高企業的活躍度。
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理念。推進執法后續服務,推行溫情執法。制定出臺《關于開展行政執法延伸后續服務工作的意見》,打造“事前防控、首錯免罰、嚴管重罰、延伸服務”四個維度的閉環型市場監管執法模式。確定執法辦案人員作為服務企業的第一責任人,明確服務內容、辦理流程、主管部門等,實現服務工作“責任化”;圍繞證照辦理、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維權打假等方面梳理市場監管部門服務范圍,實現服務事項“清單化”;將執法辦案與企業調研相結合,摸清基本情況、研判發展瓶頸、發現內在需求,實施“一企一方案”,實現服務內容“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