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6月5日是第52個“世界環境日”,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環境資源審判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了2022年度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2022年以來,濱州法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1+838”工作格局,扎實推進環資審判工作,濱州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改革被評為“山東法院司法改革這五年”典型案例,相關經驗做法被《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刊發推廣。
中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常清利通報了2022年以來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
聚焦案件審理新形式,確保環資案件三個效果相統一。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審結各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58件;加強環境資源行政審判,監督支持行政執法,審結涉環境資源行政案件94件,審理生態環境部門提出的非訴案件強制執行申請132件;審結資源利用、土地權屬、農業漁業等各類環境資源民事案件555件。
聚焦綠色低碳新理念,創新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堅持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依托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構建“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替代性修復模式,審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6件,判決各類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用5237萬元;建成10個環境資源巡回法庭和10個司法修復基地,開展巡回審理27次,近日,審理的土地流轉承包案、魚塘承包污染賠償案,被山東廣播電視臺現場報道,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聚焦司法改革新要求,推進環資審判隊伍專業化建設。環資案件“三合一”集中審理改革以來,全市法院形成了“1+8”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矩陣,受案范圍擴展至涉土地類案件、涉環境資源保護等行政非訴執行審查案件及環境資源關聯案件;統一裁判規則和尺度,完善裁判規則體系,全市法院1篇案例入選《中國法院2022年度案例》,2篇案例入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4篇案例入選全省法院環資審判十大典型案例;審判隊伍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涌現出全國環資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全省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聚焦人民群眾新期盼,凝聚環境資源治理強大合力。深化區域司法協作,充分發揮沿黃5家法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平臺作用,發揮環資案件綜合審判集成優勢;強化多元協同治理,向行政單位和社會組織發送司法建議9份,幫助改進執法方式、完善執法程序;建立環資人才名錄,選任具備環保知識和工作背景的專業人士擔任人民陪審員,全面貫徹落實公眾參與理念。
發布會上,濱州中院研究室主任方月倫發布了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分別涉及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非法采礦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