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日訊 6月29日,“品質濱州”主流媒體濱州行采訪團走進“中國漁鹽之鄉”——濱州沾化區濱海鎮,了解“漁光一體”、“上風下鹽”的融合發展模式。
“小蝦苗”撬動“大產業”
白花花的鹽場,亮晶晶的鹽山,天空一望無際,蝦田碧色萬頃,巨大的風車在海風吹拂下緩緩旋轉,濱海鎮獨特的漁村風情讓采訪團隊記者們眼前一亮。
濱海鎮位于渤海灣南岸,是濱州市的北大門,鎮域內擁有海岸線38.84公里,鹽田40余萬畝。據工作人員介紹,濱海鎮附近的海水終年溫差大,海水鹵度高,海鹽、微量元素等自然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蟹、貝等海產品。在琳瑯滿目的特色海產品中,濱海鹽田蝦獨領風騷。這種在魯北地區高鹽海水里成長起來的南美白對蝦,口感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海鮮市場歡迎。
為深入了解鹽田蝦產業,采訪團來到濱海鎮渤海水產的生態育苗棚,在這里,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鮮活的鹽田蝦蝦苗。渤海水產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對蝦生態育苗棚標粗的南美白對蝦蝦苗個頭大、成活率高,能夠迅速適應養殖環境,還能減少室外蝦池養殖時間,實現提前上市。此外,渤海水產還通過鋪設地熱管線、加強大棚厚度等方式,提高對蝦生態育苗棚的溫度,探索反季節養殖南美白對蝦,提升成蝦的產量產值。
濱海鎮另一漁業企業濱州科勒海現代漁業園則涵蓋南美白對蝦的育種育苗、海水養殖、工廠化養殖、水產銷售等漁業項目。科勒海現代漁業園區經理王青介紹,科勒海建成現代對蝦種苗繁育中心,積極推廣“科海對蝦系列苗種”,并實施標準化池塘改造,實現了養殖用水可循環利用,既避免了對外部水環境造成污染,同時也有效防止外部污染進入養殖環境,有效提高了養殖對蝦的質量安全水平。
據統計,渤海水產、科勒海等漁業企業年可培育鹽田蝦幼體230億尾、籽蝦20億尾,標粗蝦苗5.2億尾,占據北方近三分之一的對蝦市場。近年來,濱海鎮大力推行“繁育推”現代養殖新模式,完善從育苗到養殖的工廠化鏈條,建成6.32萬平工廠化育苗養殖車間,實現無縫對接、壓茬生產,并創新實施了“南苗北育”工程,使在北方海水中成長的蝦走上百姓餐桌。
除此之外,濱海鎮還著力扶持特色品牌做優做強,建設村級衛星工廠暨小微企業成長產業園,全面打通以鹽田蝦為首的海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鋪平產業發展道路。濱海鎮通過專業團隊設計、注冊申請、精美設計包裝等方式,實施區域公用性品牌推廣計劃,打造出“濱海鹽田蝦”等特色品牌。目前,濱海鎮設有2個直營體驗實體店,推出“中國漁鹽之鄉”系列7個系列16個品類29個單品。
“小鹽粒”轉動“大發展”
漁鹽產業是濱海鎮的支柱產業,全年原鹽產量超100萬噸,優一級品率達95%以上,暢銷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據了解,濱海鎮一年收獲海鹽2次,分別叫做春鹽和秋鹽,在天氣晴好時,不同濃度的鹽池呈現出不同的色彩,猶如大地上的巨型調色板。
在山東濱化長悅新材料有限公司,道路兩旁潔白的鹽堆映著晚霞,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濱化長悅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濱海鎮的原鹽生產龍頭企業,該公司生產一區經理王澤崗介紹,山東濱化長悅新材料有限公司持續優化原鹽生產工藝,通過整合優化灘涂及鹵水資源,調整生產結構,不斷提升原鹽產能。海鹽生產以海水和漁業養殖尾水為原料,依靠蒸發制鹵、塑苫保障,執行新鹵制鹽、深鹵曬制、長時間結晶的“新深長”生產工藝,最后經過機械收鹽、管道洗滌,將海鹽堆垛于場地,這種通過多道工序產出的海鹽色澤好,顆粒均勻,品質絕佳。
近年來,濱海鎮大力發展藍色海洋經濟,深挖區位、資源優勢,通過革新制鹽技術、調整鹽業產業結構,推動鹽業資源的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
濱海鎮聚焦鹽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積極對接高等院校、培育土專家和引進高端人才,優化工序,提高產量;依托“初鹵養殖、中鹵提溴、高鹵曬鹽”的閉合循環海水利用模式,著力推動鹽與鹽化工行業高度結合,發展溴化工高新技術,探索溴鹽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濱海鎮按照“強鏈條、提品質、創品牌”的鹽業發展思路,發揮海鹽綠色、生態的優勢,積極開發鹽袋等鹽制品,增加海鹽產品的多樣性,提升鹽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小融合”構建“大格局”
近年來,濱海鎮按照“強鏈條、提品質、創品牌”的鹽業發展思路,大力探索海水曬鹽、漁業養殖、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多產業共生、共利、共強的發展新途徑,形成了“上風中光下漁底鹽”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持續深挖壯大藍色海洋經濟。
沿著廣闊的海天大道和創業大道,采訪團抵達濱海鎮通匯“漁光一體”現代產業園。該產業園位于沾化區濱海鎮創業大道東西兩側,總占地面積9431畝,在海洋牧場上安裝86萬塊多晶硅電池組件,總裝機量300兆瓦,年可發電4.2億度,產值約1.6億元。
在產業園,記者看到,水上是鱗次櫛比的光伏板,水下養殖的是南美白對蝦。“漁光一體”現代產業園項目經理杜長樹說,他們每年5月份向光伏下的池塘里投放鹽田蝦蝦苗,畝均投放蝦苗約2萬尾,采用天然餌料豐年蟲喂養,這些蝦苗在海洋牧場內生長幾個月即可收獲。
通匯“漁光一體”項目光伏板采用25°傾斜角固定方式安裝,達到最佳發電和遮光效果,遮光后水溫下降1-2度,“漁光一體”池中的鹽田蝦較普通鹽田蝦晚成熟3-5天,蝦的肉質更加緊實。人放天養,適者生存,有效保證了“漁光一體”現代產業園內的鹽田蝦的品質。
按照集約、節約原則,濱海鎮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畝均效益,整合“風、光、漁、溴、鹽”資源,大力探索多產業共生發展的新途徑,實現工業牽手農業,二產帶動一產,實現了藍色產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濱海鎮正在高標謀劃鹽業文旅項目,依托萬畝鹽田打造集研學、參觀、購物、養生于一體的鹽業生態示范區,助力一二三產高度融合。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位于渤海灣畔的濱州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水域灘涂廣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海洋是未來濱州發展的后勁所在、潛力所在、希望所在。一直以來,濱州市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漁鹽小鎮”的打造,為深挖藍色海洋經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