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0日訊 據《沾化史志》載,流鐘鍋子餅已有很久的歷史。在明朝末年,濱州沾化流鐘的做餅人,在繼承做餅祖業的基礎上,按照當地人口味,以餅中卷餡的形式融餅和包子的優點為一體,做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面食,取名鍋子餅。
其做法精細,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鮮可口、老少皆宜。餅呈圓形,面皮是用非發酵面做成,一般有素餡、葷餡兩種。素餡兒主要由菠菜、韭菜、黃瓜、青辣椒、雞蛋等食材制作,一般還會放入當地特產的蝦皮,味道獨特而鮮美。葷餡兒則由豬頭肉、肥腸、肉絲、雞丁等食材制作,肥而不膩,十分解饞。
鍋子餅制作的精髓是皮要搟得薄,還要酥軟可口;餡兒要填得滿,還得香而不膩。現如今,鍋子餅以“一餅卷天下”的獨特優勢,鍋子餅制作人將越來越多的時尚餡料加入進來,迎合了不同消費者的口味,讓傳統鍋子餅煥發出了新生機。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沾化臺 賈麗娜 王相倩 李智敏 濱州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