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5日訊 教育均衡發展,是落實“雙減”的重要舉措,博興縣通過集團化辦學,以職稱、待遇政策,破除教師交流壁壘,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清河學校是一所鄉村學校,這段時間,學校來了一位城鎮學校的骨干教師。可在之前,城鎮學校的教師大都不愿意到鄉村學校工作。博興第六中學教師池永鋼說:“博興縣教育和體育局在職稱方面對交流教師有一定的政策傾斜,進一步提升了我工作積極性。”
為了破解城鎮老師不愿意到基層的困局,博興縣成立教育集團,城區優質教育資源與鄉鎮薄弱學校聯合共建。
博興縣教體局局長李光輝說:“通過政策引導,我們績效工資和鄉鎮補貼予以傾斜,讓縣直和鄉鎮老師流動起來。 ”在集團化辦學的基礎上,博興縣探索創新“3+2”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鼓勵城鎮優秀教師“下鄉帶隊”,選派農村教師“進城掛職”,安排新任教師“縣直跟崗”;推行鄉村教師跨鎮(街道)交流和推進各學區教師鎮域內交流。
博興縣第六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尹永軍說:“一是解決了集團內各校師資的結構性缺編問題。二是教學教研和業務交流更深入,效果更好。今年我們共有19名老師參與了集團交流,起到了‘支教一人,提升一科,帶動一校’的效果,促進了各校薄弱學科的快速進步和集團教學水平的整體均衡。”
今年,博興縣制定出臺了《博興縣中小學融合型集團化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加大教育集團內和集團間的教師交流,向融合型教育集團跨越,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
博興縣教體局局長李光輝說:“當教育資源均衡的時候,我們農村學校或者薄弱學校,他的教學教研水平提上來了,他的教師的能力提上來了,那么讓我們的學生整體水平就提上來了。所以說我們學生的有效作業就多了,無效作業就少了,他的校外培訓不用去參加了,而是在我們課堂就能消化了。”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