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1-12-03 08:47:12
劉文翠,女,1949年9月出生,濱州市惠民縣孫武街道高家村村民。劉文翠本是個普通平凡的人,但她的事跡又是那么不平凡。20多年,從花甲到古稀,這位老人用自己的雙手,還清了20多萬元的債務,養大了兩個年幼的孫女,用善行義舉為街坊鄰居樹立了誠實守信的光輝形象。獲得第七屆山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山東好人、第七屆濱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兒媳絕望拋夫棄子,年邁老人挑起生活重擔
2002年以前,劉文翠一家從事生豬養殖,一年130頭豬的出欄率,使劉文翠家成了附近有名的勤勞致富戶。丈夫體貼,兒子勤勞,又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孫女,一家人和和睦睦,小日過的有滋有味。天有不測風云,2002年春天,原本身體壯實的丈夫因肝病住院。時隔三個月,兒子又出現體乏無力癥狀,入院檢查竟然是腎小球腎炎,這個消息對于劉文翠來說簡直形同晴天霹靂。劉文翠難以接受,帶著兒子奔走各家醫院檢查求證,四處求醫問藥。但檢查結果是一樣的,劉文翠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家中出了兩個病人,腎炎還是個無底洞,最終結果也就落個人財兩空。兒媳不堪重負,撇下兩個年幼的女兒離開后,再也沒有回來。
兒子、丈夫患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庭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這個60多歲的老人身上。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她就起床,洗衣做飯,送大孫女上學、照顧病情越來越重的兒子,買豬飼料、喂豬、清理豬圈,家里各樣農活經常干完了已是深夜12點,甚至凌晨1點……2007年,大孫女婷婷初中畢業了,看到家里這種情況哭著對奶奶說:“奶奶,您還有我呢。”婷婷偷偷虛報年齡進了紗廠,雖然每個月只有幾百塊錢的工資,還不夠爸爸一次透析錢,但是婷婷能為家里幫上忙、能為奶奶分憂感到高興。
寒來暑往,10個年頭!為了給丈夫、兒子治病、為了養育孫女,劉文翠變賣家產,四處奔波,到處借債。好多人都勸劉文翠,放棄吧,你老了,得為兩個年幼的孫女著想啊。但挽救、延長兩個親人的生命是支撐劉文翠的信念,她選擇了堅強,選擇了面對,選擇了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百日痛失兩位至親,老人一夜白發
2012年,屋漏偏遇連陰雨。丈夫突發腦干出血,經過三個月的住院搶救,還是沒能挽回生命。正月初十,丈夫走了,劉文翠唯一的精神撫慰者、傾訴對象走了。兩個月后,兒子病情也加重,不到十天兒子也走了,她心頭最大的不舍走了。百日痛失兩位至親,對這個年逾花甲的老人來說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當時老人呆呆傻傻,整整兩天不吃不喝,白發突生,覺得生活沒有了希望。很多個夜晚,老人對著老伴和兒子遺像喃喃自語,好幾次都想著隨老伴和兒子而去。“奶奶,我餓了!”小孫女敏敏的期望眼神,讓她為之一振,她要是也死了,兩個孩子可咋辦?怎么對得起那么多幫助自己的人。
后來回憶起此事,劉文翠說:“那時心里非常的難受,想死的心都有。看著兩個懂事的孫女,還有這個小本本上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數字,想著做人要講誠信,我有難時人家幫了我,我就是再難也要把錢還給人家,再說還有兩個孫女,怎么著我也要把債都還了,把孩子撫養成人,這樣我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活下去的理由。”
余生尚有一息在,堅持信守還款承諾
喪事辦完以后,兒子生前的好友,也是最大的債主前來探望,并詢問債務的事情。老人忍著眼淚說:“放心,困難的時候你們伸出手幫助了我,我不能忘恩。借人家的錢總是要還的,我丈夫、兒子還不了了,我來替他們還。只要我活著一天,這就是我的責任。我死了,也會把它交給孫女婷婷和敏敏,我們不背良心債。”村里有人說她傻:人死債亡,連個借條也沒有,不還誰也不會逼債,再說了,你現在老的老小的小,家里什么也沒有,他們也不能把你怎么樣。老人卻說:“既然人家放心的借給了我,連借條都沒讓打,我更不能辜負人家,能還一筆是一筆。做人要講良心,我們困難的時候人家幫了我,我不能忘恩負義,孫女們也都看著我這個奶奶,我要給她們做個好樣子,讓她們知道怎么誠信做人。”
話好說,但是平時生活中遇到的難事真是讓人欲哭無淚。秋收時節,看著別人家都是壯勞力,大車小輛穿梭于農田間。祖孫三人站在田間,老的老、小的小,要力氣沒力氣,要機械沒機械,面對18畝的土地無從下手。孫女婷婷悲痛之下,走入極端,跑回家用菜刀剁向了自己三個手指,血淋淋的手指掉在地上。劉文翠顧不得其他,趕緊撿起了手指帶著孩子趕往醫院。見此情景,村里的人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劉文翠如期的耕種收割。以后夏收、秋收時節,村里都是這家幫點,哪家幫點,幫著劉文翠一家把莊稼收完,全村人的善舉溫暖著劉文翠一家的人,也給她們黑暗的生活點燃了絲絲光亮。
一年以后,婷婷的手指康復了,也能幫著奶奶干點活了。但這件事以后,劉文翠意識到,如果自己沒有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這個家就更沒有希望了。打那以后,劉文翠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從來也不跟孩子談及家里的債務,鼓勵孩子要好好的,好日子在后頭呢。在奶奶的鼓勵下,兩個孫女慢慢地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變得愛和人說話了。“奶奶不容易,讓我上學,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給奶奶爭氣,讓奶奶享福。”聽到敏敏說出這番話,劉文翠的臉上滿是欣慰。
省吃儉用還巨債,早起晚歸勤持家
十幾年償還27萬余元債務,對于一個60多歲帶著兩個未成年孫女的老人來說,真是壓力巨大。為了省錢,劉文翠省吃儉用,十幾年沒有購買一件新衣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肉,孩子結婚的衣服還是親戚們幫著置辦的。為了增加收入,劉文翠每天五點起床,去自家地里干些農活,順帶采些野菜拿到集市去賣。農忙時,自家田里的糧食收完以后,劉文翠帶著小鏟子背起小包袱,去淘別人丟棄在地里的糧食,一點點帶回家,曬好挑凈拿到集市出售。別人扔在田間的高粱桿也成了劉文翠眼里的香餑餑,一有空,她就去地里撿拾高梁桿,她用撿來的高梁桿縫制成秸稈蓋墊去出售,每年能縫制40多個秸稈蓋墊,能賣上300多塊錢。后來為了幫助老人,街道扶貧幫包干部組織了義賣,竟然賣了700多元錢,還經常組織好多好心人前來探望,來和老人談談心,聊聊家常,問問家里最近的生活情況,并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過老人的努力,到2019年初,27萬元的巨債還有四萬多沒還清。為了盡快還清債務,平時老人給大孫女一家領取剝蒜、編織等加工活,大孫女和孫女婿白天打工,晚上回家干手工活,老人也縫紉趕制加工活,一家人就是想著盡快將債務還清。
現在七十多歲的劉文翠,十幾年間養成的作息習慣,讓她停不下來,天天忙忙活活,在干著手工活的間隙,收拾家務,照顧重孫。在劉文翠的教育下,大孫女、孫女婿也學會了勤儉持家過日子,冬季農閑時節也出去打零工,并且對老人十分孝順。
現在成家的大孫女,生了兩個活潑可愛的重孫;小孫女在2020年也考入理想的大學,在校表現突出;家里40多年的土屋也在政府的幫助下進行了危房改造,建起了新的安置房;27萬元的債務也還清……劉文翠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了,更愛說笑了,日子雖然過的簡單,但是一家人齊樂融融,享受天倫之樂。
提起劉文翠,周圍村莊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都說“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眼看著這個家就完了,她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這個千瘡百孔的家,用自己的努力一點點的還清了債務,還把兩個孫女教育的這么好,真是讓人佩服,現在困難的日子總算熬過去了,我們都替她高興,希望她們家越來越好。”“我有難處時,黨和政府關心我、大家都來幫我,我有能力了也要出把力,人活著就要講誠信、憑良心!”劉文翠老人說著,爽朗地笑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