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叮…您有新短消息,濱州市沾化區大高鎮棗農李先生的手機上傳來短信提示音,一筆8萬多元的轉賬到賬。李先生知道,這是他家冬棗樹受損的賠償款到位了。隨著李先生賠償款的到賬,這起涉及三個鄉鎮37戶棗農、受損冬棗樹面積260余畝的損害賠償糾紛在大高、黃升、下洼三個司法所及農業農村等部門的聯合調解下平息結案,近百萬元的賠償款到位。
今年7月份,部分棗農先后到下洼、大高、黃升三個司法所求助,反映自家棗樹用了某品牌的農藥后造成棗樹受損,有的大面積絕產、有的全部絕產,后越來越多的農戶前來司法所求助,經統計,涉及三個鄉鎮的棗農37戶、冬棗樹260余畝,造成損失近百萬元。
鑒于涉及面廣、損失數額大等情況,涉案司法所及時立案并展開調查,通過聯系農藥銷售商了解情況,實地察看冬棗樹受損情況。掌握情況后,由大高司法所牽頭組織,與農藥生產商家江蘇某企業進行了溝通,并約定日期進行調解。
8月初,在大高、下洼、黃升三個司法所的協調下,在大高鎮調解室組織召開了由三個鄉鎮的農藥銷售商、受損棗農代表、區域農藥總批發商和農藥生產企業代表參加的調解會。調解中,企業代表拿出該批農藥的鑒定結果,顯示藥的成分沒有問題。棗農對該鑒定意見并不認可。經過司法所調解,達成初步意見,由廠家支付鑒定費用,棗農派代表另行找第三方進行農藥問題鑒定。同時,企業代表作出承諾,農藥一旦有問題,賠償一定到位。
在司法所的協調下,區農業農村局介入案件,對涉事農藥進行了封存,同時將涉事農藥郵寄給第三方進行鑒定,并先后多次在不同農作物上進行藥物實驗。在此期間,區農業農村局、司法所多次與生產企業溝通、交流,講明群體性涉農案件的利害關系,并多次將實驗結果展示給企業。經過歷時兩個多月拉鋸式的交涉、座談,生產企業最終認可了該批次農藥的問題,在農業農村局的牽頭下,生產企業聘請第三方鑒定機構與物價部門、鄉鎮農業部門、司法所共同參與,現場到地塊對損失冬棗樹產量進行了逐地塊的認定,并按照近三年的平均價格進行了損失評估,受損棗農現場進行了簽字確認。
“今年棗農的損失多虧了司法所,如果沒有司法所的介入,大伙想也不敢想能拿回這么多的賠償”,在損失賠償金額確認單上簽字時,大高鎮棗農時先生對大高司法所的工作人員說,他領到了五萬多元的賠償款。隨著賠償款的到賬,這起歷時近四個月的涉農賠償糾紛得到了圓滿化解。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