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11-18 16:27:11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自去年9月起,在濱城區的不少居民小區中,一座座“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悄然“落戶”,分類收集小區居民投放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并有專業車輛進行分類運輸,讓小區居民身邊有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實踐站”,打通居民小區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運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家里有任何可回收垃圾或者有害垃圾,都能到我們服務站分類投放。”郭秀珍是黃河家園二區“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的站長,她向記者介紹了這處服務站的主要功能。記者看到,“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主要分為收集區和商品區兩大區域,其中在收集區,清晰劃分了有害垃圾,以及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紙質品類、舊衣物等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區域;在商品區,擺放了醬油、衛生紙、肥皂、洗手液等商品,每個商品都標有一定的積分。小區居民可以在郭秀珍這里領取一張垃圾分類積分存折,只要將正確分類的有害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服務站,就能根據垃圾的重量,在郭秀珍這里換取相應的積分和報酬。在收集區的墻上貼著一張價目表,每斤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紙質品類等垃圾的價格一目了然;居民積分累積到一定分值,還能在商品區兌換相應的商品。
郭秀珍是“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的站長,也是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員和引導員。每天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郭秀珍都會在服務站上崗,幫助小區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做好垃圾稱重和付費、積分;郭秀珍還會主動向小區居民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發動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這個小區的服務站是11月6號入駐的,小區居民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比較高。” 郭秀珍說,不到兩天的時間,就有十幾戶居民領取了垃圾分類積分存折,開始分類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能夠實現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效益。今年以來,我市各縣市區積極行動,不斷探索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展開,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分類模式,“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模式就是其中的一個積極探索。
“生活垃圾分類改變的是公眾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引導居民培養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習慣非常重要。”山東旋潔社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告訴記者,“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通過報酬和積分獎勵的形式,讓居民享受到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消費紅利,有效激發居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僅如此,經過前期的充分調研,該公司根據實際對小區居民的需求進行了進一步細分,一一制訂了相應的獎勵形式,鼓勵居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比如,針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我們可以提供相應的家政服務;針對家里有孩子的居民,我們提供共享圖書、玩具等等。居民只要主動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就能在我們這里換取這些需要的服務項目。”張磊說,“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進駐小區后,還是居民休閑聚集的場所,提供免費書刊、工具、醫藥箱等,吸引居民來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開展入戶宣傳、微信群宣傳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居民積極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中來,自覺準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我們服務站進駐小區不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既節約了政府資金,又能滿足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需求。”張磊介紹,“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項目具有完善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全鏈條收運體系,在前端,服務站進駐小區后,滿足了居民分類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需求;在中端,該公司會使用專業車輛,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運輸;在后端,也將對可回收垃圾等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利用,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向精細化、規模化發展,打通居民小區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運的“最后一公里”。
在“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入駐比較早的山柳劉小區等,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參與度已到60%以上,潛移默化中養成了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今年年底,“愛生活”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站計劃進駐全市240余個小區,積極倡導生態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引導居民主動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