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3日訊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展現近年來山東省“三農”工作發展成果,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網絡氛圍。9月23日,由中共濱州市委網信辦、濱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沾化區委宣傳部、沾化區融媒體中心、山東廣播電視臺濱州記者站承辦的慶祝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唱響家鄉美·特色鄉村行”跨平臺融媒體聯動網絡直播活動將走進沾化區下洼鎮。
近年來,沾化區通過實施開展冬棗產業“雙增雙提”工程,發展設施大棚和新品種,冬棗品質較往年有了較大提升。本次跨平臺融媒體聯動網絡直播活動的第一站就選在了位于冬棗原產地、主產區下洼鎮的沾化冬棗研究所。沾化區融媒體主持人胡林芳在冬棗研究所所長于洪長的帶領下,一起參觀研究所內的冬暖式大棚、棉被延熟棚、鋼架春棚、風雨棚、智能陽光溫室等各式的冬棗種植大棚,聽于所長追憶從1984年發現冬棗樹資源,到如今變成30多萬畝的搖錢樹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冬棗也成為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產業。
在智能陽光溫室內于所長向觀看直播的廣大網友介紹了冬棗管理全自動化智能系統。自動控溫、控濕,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物聯網管理系統等一系列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應用,讓自動化掌控優質冬棗生長所需條件成為可能,也向網友展示了未來智能化種植的發展方向。
在本次直播的第二站中國冬棗第一村——東平村采摘園,棗農王春明向廣大網友介紹了今年棗園內冬棗的長勢。因為已經投入使用了風雨大棚,今年冬棗的品質和往年比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銷售價格也會提高不少,對于春明大叔來說今年勢必是一個豐收年。
在采摘園內,沾化區冬棗辦副主任張軍利向廣大網友介紹了近年來沾化冬棗產業的發展情況及沾化區加快推動冬棗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雙增雙提”工程等情況。現在沾化冬棗正在進入成熟期,全區冬棗種植面積達30萬畝,涉棗農戶6.7萬戶,受益人口近20萬人,產業產值連續十年突破30億元,預計產量可以達到6.1億斤。
在直播的最后,主持人和沾化區冬棗辦副主任張軍利一起向廣大網友發出“脆甜冬棗,十月最好”的邀請,邀請廣大網友到沾化來采摘冬棗,觀光旅游。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