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4日訊 為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全方位、全視角展示近幾年濱州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進展新成效,進一步總結推廣更多的“濱州經驗”,近日濱州市組織對這一主題進行了集中采訪。
近年來,濱州市緊緊圍繞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這條主線,認真落實“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工作要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創新措施,完善機制,構建組織聯動、規劃驅動、項目帶動、平臺拉動“一領四動”工作模式,切實把群眾組織起來、把資源整合起來、把產業發展起來,形成連片打造、抱團發展的良好格局,為打造具有濱州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堅強保障。
為改善農業產業“小散弱”、一家一戶“小生產”現狀,構建起農民和村集體增收的長效機制,2019年7月青田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政府服務、企業運作、產業化經營”,成立“街道黨工委直接領導、各村級經濟合作社為股東”的青田公社,推廣“青田公社+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組織方式。
青田公社作為“龍頭”起帶動作用,合作社“龍身”為聯結,農戶“龍尾”為基礎,搭建起生產運營“一條龍”,打造緊密的產業、利益、命運共同體,促使農村生產力得到疊加釋放。
“龍頭”品牌化,以青田公社對接市場。通過打造“青田公社”區域品牌,以統一品牌開拓市場,產品統一包裝,統一對外銷售。充分發揮平臺公司優勢,依托現代營銷手段,搭建農產品營銷網絡,大力發展農超對接,積極開展直營直供。
各村黨支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有效地融入到產業發展中,以“一村多社”“多村一社”等形式領辦合作社。合作社收購農戶產品可計提管理費用,集中運營加工項目可賺取利潤,作為股東可享受分紅。農戶向合作社提供產品,由青田公社統一定價,價格高于批發商收購價,農戶可增加銷售收入。村集體在合作社中占股可按股分紅,最終實現了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環,拉動了村級黨組織、合作社和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青田公社堅持對生產經營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從原料抓起,將種養、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納入標準化體系管理,采取“統一生產、統一指導、統一品控”的連鎖化標準模式,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農戶按照青田公社制定的種養規程進行生產,由公社統一安排技術人員,對農產品生產進行專門技術指導,既保證品質又提高質量。所有對外銷售的農產品,統一接受青田公社和街道農產品快檢中心的雙重檢驗,保證每一個農產品質量安全。
濱州高新區青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鋒介紹,“截至目前,街道83家村辦合作社、3家農產平企業、千余戶農戶全部入股‘青田公社’,山東一卡通、建行善融、食域濱州、濱州傳媒等合作項目逐步深入推進,升鑫肉驢養殖基地、王樓作坊加工生產基地、南董面粉加工基地、中草藥種植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種類擴展至50余種。青田公社區域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正在持續擴大。同時,這一組織方式的運行,吸納2000余農戶參與生產,農戶人均年增收5500余元,吸引了180余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直接帶動43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增收,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提供了新視角。”
自2018年以來,濱州市大力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由村黨組織成員代表村集體作為合作社法人,吸引農戶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多種形式入股,通過股份合作連心、連責、連利,使群眾與組織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強村與富民“雙贏”。目前,全市2996個行政村共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3761個,2020年增加村集體收入6738萬元。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