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全部

濱州“非遺進校園”新探索全省叫響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1-08-23 08:52:08

濱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聯合市教育局指導全市積極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為學生們奉獻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盛宴,促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推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國家級非遺鼓子秧歌走進校園

建基地,抓試點,推動教學常態化、系統化、成熟化

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聯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和研究基地”的評選認定工作。經層層評選,濱州實驗學校、濱州市技術學院、濱城區清怡小學等15所學校被認定為“濱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和研究基地”。

2020年,為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市非遺保護中心下發《關于開展2020年“非遺進校園”工作的通知》,確定陽信縣職業中專等9所學校為2020年“非遺進校園”工作試點學校。

2021年2月,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和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制定《2021年“非遺進校園”工作實施方案》,對參與學校、課程設置、活動方式等教學安排做出明確部署,推動“非遺進校園”形成常態化、系統化、成熟化教學模式。

手藝的光芒·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并置展

童心巧手·濱州市“非遺進校園”成果展

濱州非遺傳習坊內剪紙現場教學

非遺項目走進課堂,學生作品展現“手藝的光芒”

市文化和旅游局將“非遺進校園”工作作為宣傳普及非遺知識、擴大非遺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積極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搶救、保護、整理、評審、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宣傳等活動。

一是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科學管理和培訓,濱州非遺傳習坊傳承培訓工作穩步開展,200人次受益,為“非遺進校園”優化課程設計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通過“非遺進校園”促進傳統文化傳承。2月15日,濱州市2021年“非遺進校園”工作啟動儀式,濱州民間剪紙、陽信鼓子秧歌、惠民泥塑等8個非遺項目在濱州實驗學校等9所學校同時開課。上半年,共完成非遺進校園課程144節,參與師生約2000人次。

三是強化宣傳展示。2021年慶祝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集展覽展示、傳承體驗、公益講座于一體,展示了濱州民間剪紙、博興草編、博興柳編、藍印花布、泥塑、布老虎、彩印花布等7個項目,通過濱州非遺傳習坊和非遺進校園的形式將非遺課程帶到青少年課堂中,活躍了非遺文化的同時推動了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2021年文化和遺產日期間,“手藝的光芒·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并置展”在濱州市美術館展出,剪紙、泥塑、蓮花燈等200件作品作為“2021濱州市非遺進校園”的教學成果納入其中集中展示。市、縣兩級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我們的節日”“六一兒童節”等時間節點深入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市級宣傳展示活動8場,150名學生到市文化館參與非遺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們對非遺的認識與了解,營造了熱愛非遺、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良好氛圍。

濱州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河號子

“非遺曲藝書場”——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項目專場演出

“非遺進校園”在全市各縣市區鋪開,濱州新探索在全省叫響

截至目前,除濱州市文化館扶持開展的學校外,濱城區、陽信縣、博興縣等各縣市區也陸續開展各自轄區內的非遺進校園工作,并日趨規范化、持續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傳承人信心的建立、學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帶來極大程度地提高。

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學生直觀、生動地認識并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普及非遺知識、傳授非遺技能,有效激發學生們自覺傳承意識,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起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該活動廣受社會各界關注與認可。2021年6月,濱州市文化館因開展的“非遺進校園”工作,被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2020年度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7月,服務學校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為濱州文化館頒發“最美愛心單位”。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