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8-20 08:54:08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為合理開發利用我市近海特色漁業資源、促進漁民增產增收,今年3月份以來,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啟動毛蝦專項資源申報工作,經積極爭取,全市共有170艘漁船(沾化109艘、無棣61艘)獲得捕撈生產許可。專項捕撈的時間為2021年6月15日至2021年7月15日。期間,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相關縣區主管部門,加強對專項捕撈的執法監管,嚴格專項捕撈制度,確保海洋漁業生產工作安全高效有序。
自4月份開始,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多次組織專項調研、座談會、部署會,印發了實施方案,確定了管理組織體系、管理流程和執法管理方案;成立了濱州市2021年毛蝦專項捕撈領導小組,加強對捕撈工作的監督管理。6月15日,該局在濱州市岔尖漁港舉行了漁業安全應急救援演練暨毛蝦專項資源捕撈開捕儀式,確保毛蝦專捕工作有序開展。而整個專捕期間,無群體上訪事件、無規模性違規事件、未發生漁業安全生產事故。
細化管控“人防+技防”保漁民捕撈安全
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還不斷細化工作措施,嚴格漁船準入,形成管控合力,并加強了氣象推送。
各縣區組織船檢、漁政漁港執法人員對取得專項捕撈資格的漁船進行船只適航、船員適任、網具合格、通導設備正常等的臨時檢驗工作,確保合格一艘發放一艘專項捕撈證、專項捕撈旗。專捕期間,共檢驗核準65艘漁船出海從事毛蝦專項捕撈,實際作業20天。
各縣區依托相關漁業協會、漁業專業合作社等對漁船實施組織化管理,嚴格漁船編隊(組)作業。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網絡,縣區、鄉鎮、漁業協會、合作社、船主之間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和伏休責任狀,分組分片、包干到人,保障毛蝦專項捕撈工作安全、順利、合規開展。
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依托海洋漁業三網合一平臺落實“人防+技防”措施,對漁船實施船位監控。在遇有大風等惡劣天氣時,利用短信、廣播等手段第一時間通知到每艘作業漁船,并要求參捕船舶一律停港避風。期間,共發布惡劣氣象信息7條,及時召回漁船390艘次。
捕撈制度不斷完善 為“專捕”創造最優條件
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還不斷嚴格完善專捕制度,包括巡查管理、漁船進出港管理和撈限額管理。
期間,制定了安全生產管理、生產船觀察員、毛蝦限額捕撈、漁船進出港報告、漁獲物定點上岸等多項制度,并于6月12日在沾化區組織船長、船員舉辦專項捕撈培訓班,認真學習專項捕撈的各項要求和規定,告知漁民作業須知,指導漁民規范完整填寫《毛蝦專項(特許)漁撈日志》。
在執法巡查管理上,開展伏季休漁巡查檢查,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嚴禁非專項資源捕撈漁船入漁,確保海洋伏季休漁秩序良好。另外,對毛蝦專項捕撈海上和港口實行全程巡查、全程監督,省市縣5艘漁政執法船對毛蝦專項捕撈漁船開展伴航式執法。成立了陸上駐港工作組,開展漁港、集中停泊點巡查管控,嚴防漁船擅自離港、違規交易等違法行為。
在漁船進出港管理上,確定沾化一級漁港、無棣岔尖漁港兩處漁獲物定點上岸漁港,縣區均派駐2名執法人員進行日常監管。為所有參加專項捕撈漁船安裝了新版“漁港通”報告軟件,及時掌握漁船進出漁港信息。漁船每次出港,執法人員都重新對漁船進行安全檢查,確保漁船始終處于適航狀態的同時,杜絕了個別漁船夾帶違規網具出海生產的問題。在捕撈限額管理上,落實漁船漁撈日志制度,每日記載漁船卸載交易情況;安排專人通過省限額捕撈管理系統,每日錄入更新漁船進出港、漁撈日報和漁獲產量等信息,確保數據及時準確。市、縣(區)專項捕撈領導小組都設立24小時公開舉報電話,多措并舉規范專捕管理。
據統計,專項捕撈期間,共捕撈毛蝦600余噸,毛蝦平均交易單價為20元/公斤,總交易額約為1000余萬元,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管理效益,實現了伏休秩序良好、漁民漁船增收、漁業經濟發展、漁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為伏季休漁管理創新蹚開了新路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