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7-15 08:58:07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我們全家從內心深處感謝你們,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我們終生難忘”。7月13日上午,鄒平市西董街道韋家嶺村村民賈善坤的父母將印有“救人危難 高風共贊”“危難時刻顯身手 人民公安為人民”等字樣的五面錦旗分別送到韋家嶺村、上回村、杏林村及鄒平市公安局西董派出所、9958應急救援隊,感謝他們在危急時刻伸出援手,幫助兒子從山中脫困。
雨后初晴,位于鄒平市西董街道的摩訶山滿眼蒼翠,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而就在幾天前,為了救助被困山中的賈善坤,這里曾上演一場持續16個小時,200余名警民攜手“不拋棄、不放棄”的生死大救援。
記者日前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試圖還原這一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村民山中采藥摔傷,意識模糊,報警時已離家十余小時
“我現在渾身疼,左手四處骨折,腰、臀、膝蓋、腳部多處摔傷、擦傷,要不是大家伙兒去搜救我,這條命就交代到大山里了。”7月12日,正在濱醫附院接受治療的賈善坤心有余悸地告訴記者。
被困山中近一天一夜的時間,賈善坤到底經歷了什么?
原來,今年39歲的賈善坤癡迷中醫,平日里經常去附近山上挖些中藥材。7月7日這天,他和往常一樣凌晨四點多從家中出發,將車停到上回村便徑直上了摩訶山。
摩訶山,位于鄒平市與章丘區交界,海拔826.8米,為長白山脈最高峰,也是濱州市境內海拔最高、山體面積最大的山脈。
“記得到了半山腰挖了些穿山龍,我就繼續向上爬。到了一個陡峭的山嶺,一般人到了這里都要蹲下挪過去,我仗著經常爬山,身體好,蜻蜓點水般就過去了,但是再往后的事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賈善坤說。
到底什么時候,怎么摔倒的,賈善坤已經完全記不清。等到迷迷糊糊地醒來,接到父親的電話,已是晚上七點鐘。電話中,他告訴父親自己在山里摔傷了,但到底在哪座山、什么位置都說不清,而且手機電量也不多了。
“因為自己低血糖所以每次爬山都會隨身帶礦泉水和甜點,但我醒來的時候這些都還沒來得及吃,估摸著摔倒時不到中午。因為,往常中午前我就趕回家了。”賈善坤回憶道。
電話那頭的老賈已明顯感覺到兒子氣息微弱,意識不甚清醒,“壞了,孩子出事了”。一下午的焦急等待、撥打電話,終于有了回應,但這樣的結果讓他的心一下子揪起來。
賈善坤母親忙不迭地跑到了村主任張勇家求助。剛從村委辦公室回到家的張勇馬上聯系村支書李漢林商議,并緊急喊來30多名村民,分頭到西峪、上回、杏林等村子的山腳下尋找賈善坤的汽車。
一個小時后,終于有村民在上回村發現了賈善坤的汽車。大概的位置已確定,9點鐘,張勇撥打“110”報警,請求救援。
黑夜、雨中、山地,通訊幾無信號,聯合救援隊搜索一夜無果
接到鄒平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發來的指令,西董派出所立即派民警出警,并聯系鄒平市9958應急救援隊一同開展救援。
“因為我們派出所轄區屬于山區,經常要應對游客或附近村民被困山中情況,所以登山棍、救援繩索、照明用具等裝備齊全。”西董派出所副所長李騰遠介紹。
當晚9點多,上回村村支書王淑濤也接到了西董街道負責人和派出所打來“營救被困山中村民”的電話。
“摩訶山山高路陡,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沒有路,白天還好點,到了晚上沒有本村村民引導幾乎不可能走出來。”王淑濤說,時間刻不容緩,他當即聯系十幾位有經驗的村民到山腳下集合。
晚10點,由派出所、消防、9958應急救援隊及上回村、韋家嶺村村民組成的80余人的聯合救援隊迅速集結,并由熟悉地形的當地村干部群眾引領,分四個方向展開搜救。
“搜救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突然電閃雷鳴下起雨來,黑夜、雨中、山地,搜索困難重重。”鄒平市9958應急救援隊總教官趙軍介紹,而且自7日中午的一場雨后,天空一直陰云密布,因云層折射導致衛星定位不準,難以準確鎖定被困者方位,山中通訊信號又極差,被困者電話難以打通,更給救援帶來極大難度。
山中氣溫迅速下降,然而,身著單薄衣服的警民沒有一個喊苦叫累,從山溝搜索到山脊,由山脊搜索到山頂,邊走邊喊,囗渴了就吃點大山上的野果。
凌晨1點,鄒平市9958應急救援隊總隊長劉剛、副總隊長朱國柱又在上回村村民帶領下趕到,給大家帶來給養。搜索持續到凌晨5點,但令人憂心的是,被困村民仍未找到。救援隊伍分析,被困者要么是睡著了,要么就是已翻過大山到了另一面。
這一晚,被困山中的賈善坤也經歷了他一生中最漫長的黑夜。當晚7點多醒來后,望著頭頂兩塊巨石,看著越來越深的夜,擔心野獸出沒的他掙扎著爬上了一處山頂。
試著連接通訊信號未果后,賈善坤決定睡一覺保存體力,等天亮再作打算。但不知是身體的疼痛,還是黑夜的寒冷,心中的恐懼,賈善坤記不清到底睡了幾覺,才終于捱到天明。
凌晨5點鐘,賈善坤決定向山下走。“想活命就得向下走。”他暗暗給自己打氣,雖然早已分不清東西南北。
柳暗花明,被困者在山對面被搜救人員發現并送醫救治
天亮了,救援隊伍決定,擴大搜索范圍。
看到村主任張勇凌晨6點在山上發出的救援信息,韋家嶺村80余名青壯年紛紛趕到摩訶山;上回村又有20余名村民主動當起向導……
救援隊伍分為六組以扇形方陣繼續上山,并出動無人機,帶上熱成像儀進行搜索救援。雨后的山上濕滑、炎熱、氣悶,且草木茂盛、荊棘叢生,危險、困難系數非常人所能想象……
9點多鐘,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被困者撥打了110急救電話,雖然其本人說不清具體位置,但通過對其手機衛星定位顯示,他應該在摩訶山另一側的杏林村一帶。
大家不禁長舒一口氣,并決定調整救援方向——翻過山尋找。
西董街道黨工委書記秦向水一直關注著被困群眾信息,并給大家鼓勁,“人還活著就是最好的消息,大家加大搜救力量和力度,務必將村民救出來。”
從凌晨5點強忍疼痛摸爬滾打著向山下“走”的賈善坤,一路上看到野葡萄抓來就吃,用手捧起地上的水就喝。慢慢的,他感覺似乎路上有了人活動的痕跡。在用僅存的電量撥打110電話后,他邊走邊喊,“老鄉,有人嗎?”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看到有位五六十歲的大爺騎著三輪車迎面走來。
一問之下,這位老人正是來找他的。賈善坤也不記得自己是怎么上的三輪車,醒來后已在這位大爺家中,老人還給他端來稀飯、炒菜。終于見到“親人”的賈善坤喜極而泣,“大爺,我吃不進飯去,給我喝點水吧。”
原來,獲知賈善坤位置后,西董街道負責人馬上聯系杏林村村支書劉超。通過微信、電話、大喇叭,劉超很快召集護林員、防火員,善于爬山的群眾等十余人,上山搜救。救人的老人叫劉思平,雖然有些年齡,但平常經常爬山,體力好,也是個熱心人。
剛說幾句話的功夫,11點鐘,一輛警車停在了劉思平家門口。賈善坤被得知信息趕來的救援隊伍抱上車,送往醫院。經醫護人員檢查,賈善坤雖然身體多處受傷,但生命體征穩定。所有救援人員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
“16小時的緊急營救,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整個救援過程先后200余人參與,大家有序配合、不講條件,摸黑搜尋、冒雨搜救,不畏艱險、持續救援,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詮釋。”秦向水說,西董街道擁有悠久、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傳承紅色基因,將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并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讓富裕美麗、生態宜居成為底色。
短評
一場“不拋棄、不放棄”的生命接力
為了一個被困山中的普通村民,200余名警民直接參與其中,16個小時持續救援,書寫了“不拋棄、不放棄”的完美生命接力。
搜救行動背后,是每一個人對生命的充分尊重與敬畏,爭分奪秒為救援贏得時間,也離不開每個村居、單位、組織、個人對自身職責的守護、環環相扣、有序配合。
在這場救援行動中,當賈善坤的母親找到村主任張勇,當張勇撥打110電話,當派出所聯系上回村村支書王淑濤,當王淑濤召集本村村民,當賈善坤撥打報警電話,當街道負責人聯系杏林村村支書劉超……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懈怠都可能導致救援行動的功虧一簣。
所幸,生命面前,每個人都守護著一份內心的“責任”,不談條件、不講代價,全力以赴。甚至,當一支救援隊伍凌晨12點多來到上回村,村民依然毫不含糊地鉆出被窩,作為向導帶領隊伍上山。
“游客在上回村落了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救他們。”采訪中,王淑濤平靜地說。
這場救援行動中,除了專業救援人員的努力,我們也看到了村干部與村民的高效配合。據統計,3個村直接參與到救援行動中的村民達150余人。這背后有村民對村“兩委”班子的認可,也是長白山革命根據地人民紅色基因的傳承。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場生命接力,讓這座大山有了溫度,也成為干群關系的試金石,凝聚起守望相助、團結協作、共同奮進的強勁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