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1-05-31 10:45:05
王永明,預防獸醫學專業,副研究員。從事疫苗研發已15年,先后主持公司獸用疫苗新產品、新技術研究開發、生產技術及質量檢測與控制、平臺建設、技術服務等工作。獲省部市級科技獎項12項、新獸藥證書9個、臨床批件8個,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21篇,出版專著3部;主持參與的項目完成科技成果轉化4000余萬元。歷年來承擔省級科技專項5項,主持或參與地市級研發科技項目30余項。篩選優良菌(毒)種100余株,主持并參與完成多項獸用疫苗新產品申報工作。主持的禽用疫苗項目,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雞大腸桿菌病蜂膠滅活疫苗、鴨傳染性漿膜炎+大腸桿菌病二聯蜂膠滅活疫苗2項新獸藥證書,雞傳染性鼻炎蜂膠滅活疫苗、雞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二聯蜂膠滅活疫苗2項臨床批件。優化生產工藝,徹底解決了10余項生產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研制的6個新獸藥產品的質量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主持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濱州市獸用生物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濱州市獸用生物制品研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申報與創建工作,并通過掛牌驗收。獲得10余項省市級獎項,榮獲濱州市青年科技獎、濱州工匠、濱州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王貴霞,主要負責全市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流失預防監督、水資源管理、節約與保護以及水利學會等工作。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篇,參編著作2部,獲軟件著作權2個,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預防保護180平方千米,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5條,監督指導100余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累計檢查項目300多個,水保設施驗收備案32項。擔任水保辦主任期間,2016—2018年連續三年在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組織印發《濱州市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實施5大重點行動、16項具體任務與3項保障措施。指導2個縣(市、區)開展全國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組織市水利局成功創建水利行業節水機關。指導實施5個國家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項目,封填地下水井96眼,壓減地下水開采量726萬立方米。組織開展主城區違規取用地下水綜合整治活動,關停違規取用地下水井49眼,規范管理地下水用水戶200余戶。監督指導全市29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安全保障達標建設活動。先后三次被市委市政府記三等功,獲市第十二屆青年科技獎、市“三八”紅旗手、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擔任市濕地生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技能型專家。
尹魁林,現在沾化區下洼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從事基層專業技術工作24年,全力服務冬棗產業發展。在冬棗產業發展初期,參與下洼鎮冬棗龍頭企業——沾化區冬棗研究所的建設、研發與管理。作為負責人,參與沾化區冬棗研究所山東省冬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重要科研平臺建設與運營。2020年,協助研究所完成山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備案、濱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備案研發平臺申請以及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技術服務品牌申報。近年來,作為主研人,參與承擔多項科研項目建設,參與完成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黃河三角洲冬棗優系繁育及優質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省科技廳農業良種工程項目“新一代冬棗優良品種選育”等項目。結合下洼鎮冬棗大講堂及沾化區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愿服務活動,為各村及涉農企業義務舉辦各類技術講座200余場。作為濱州市2017年—2019年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選派科技人員,結對幫扶無棣縣及陽信縣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先后在《中國南方果樹》《中國果菜》《落葉果樹》等省級以上雜志發表論文14篇。2019年11月,獲得泰山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9年12月,被省科技廳選派為“山東省科技特派員”。
劉尊東,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十佳濱州專業技術帶頭人,現任愉悅家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心主任、印染副總工程師、愉悅科協副理事長。近幾年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數項,5項新技術、新產品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持制定行業標準1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3項,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和2014年分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獲濱州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研發的高精度圓網印花及清潔生產技術,突破傳統圓網印花套色數和精度極限,色漿利用率從90%提高到98%以上;實現生產工藝的精確制定和數據庫不斷自主完善,印花成功率從85%提高到98.5%;實現色漿流變性的精確調控,網孔堵塞率降低了98%,減少鹽排放80%;打樣效率提高6倍;自主開發2個系列的噴墨印花墨水,研發了配套的前處理上漿劑和后整理蒸化水洗工藝技術。領導多個關鍵項目在技術研發、工藝革新和推廣應用方面取得快速突破,累計獲得直接經濟效益34.77億元;節約化學品用量26.8%,節約水資源28%,減少標準煤使用量15%,降低COD排放22%。被聘為第七屆全國染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首屆濱州市科技咨詢生態紡織領域專家。
李偉(左一),首都醫科大學博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博士后,濱州醫學院碩士生導師,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科技處處長,擔任2022冬奧會中國國家隊醫療保障專家。主要從事骨科及運動損傷相關疾病的臨床診療及研究工作。自入職濱醫附院以來,開展了肌骨超聲引導下的精準物理治療、超聲引導下的肉毒素注射技術、新型重癥康復技術應用,研制出吞咽造影檢查椅等。所在科室先后獲得了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網絡單位、中國康復醫學會重癥康復培訓基地、中國康復醫學會手功能康復培訓基地、2022冬奧會國家隊康復保障合作單位等榮譽稱號,已成為黃河三角洲區域規模最大、功能設置最完整、康復設備齊全、技術成熟、醫教隊伍精良的康復治療中心。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項,首都醫科大學培育項目1項,濱州市重大研發項目1項;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榮獲2017上海國際運動生物力學與臨床轉化會議優秀論文獎、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優秀論文,多次獲得省市級表彰。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篇。
李巖山,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基礎化工生產基地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2004—2007年,多次參與環氧丙烷裝置技術改造項目,使裝置產能由6萬噸/年提高至12萬噸/年,年創經濟效益1億元以上;2010年,負責實施4萬噸/年環氧丙烷裝置減壓皂化節能技改項目,年節約蒸汽5萬噸以上,創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自主研發二氯丙烷水洗工藝,年創效益近千萬元。2012—2014年,作為項目負責人,建設6萬噸/年氯丙烯裝置,裝置開車后達到產品質量國內最好、原材料消耗最低的目標,2019年實現生產利潤2億元以上。帶領團隊開發了氯丙烯裝置的副產DD混劑分離工藝,生產出高附加值的順式和反式二氯丙烯,且反式二氯丙烯純度達到99%以上,年增加經濟效益3000萬元以上。裝置開車后通過優化氯丙烯裝置工藝,行業內首次解決多項技術難題;改進精餡工藝,使氯丙烯產品純度至99.50%以上,達到國內最好水平。2020年,積極組織進行四氯乙烯裝置達標達產攻堅戰項目,突破了行業內檢修周期3個月左右的常態。多次榮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成果獎、濱化集團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科技創新人才,被評為濱州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濱州市國資委系統先進黨員、濱城區首席技師、十佳濱州市首席技師、高級工程師。
吳元元,現任山東惠民齊發果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13年在皂戶李鎮流轉耕地200畝,建立“企業+基地+農戶”食用菌規模化生產基地,走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的經營之路。目前,基地已有300個食用菌大棚、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交易市場、6700平方米的菌種廠,帶動周邊村莊栽植面積50萬平方米。基地菌棒年產量1000萬個,包括香菇、平菇、白靈菇、雙孢菇等在內的食用菌年產量達900噸,實現了食用菌種植規模化。近年來,吳元元與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探索形成了科研、種植、推廣一體化現代農業體系。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惠民香菇菌種研發中心相繼落戶齊發果蔬,為齊發果蔬插上了科技騰飛的翅膀。吳元元先后組建了國家食用菌改良中心、泰山學者博士工作站,建設了國內先進的食用菌觀光工廠,把信息化、流程化、標準化等先進工業技術運用到食用菌生產中。電商興起后,吳元元積極尋求農業轉型發展之路,目前產品已由香菇鮮品延伸到了香菇系列深加工產品近20種,齊發果蔬產品成功落戶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并與海底撈火鍋等簽訂銷售協議。
鄭風玉,魯北技師學院食品工程系主任,高級講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二級,濱州市科協第五屆常委,濱州市第七屆哲學學會委員。扎根職業教育教學一線30年,現主要從事糧油食品教學和科研工作。2019年,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圍繞濱州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糧食加工產業集群,籌備成立食品工程系,開設糧食工程專業,有效緩解濱州市在糧食及食品加工領域專業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填補了我市乃至全省同類院校無糧食工程專業的空白。她不斷提升院系師資隊伍水平。節假日帶領教學團隊吃住在企業車間、高校實驗室,向企業行家能手、資深教授學習請教。為改善學生實訓條件,簽訂校外企業實訓基地協議,把課堂搬進企業,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糧油質量檢驗實訓教學和制粉工藝企業實訓共計6個月,完成32個實訓項目,僅此就節約實訓設備資金近200萬元。在推動專業發展的同時,加大對教學改革和科研課題的研究力度,主持“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通風除塵與氣力輸送》、省級重點規劃課題《新時代推進職業教育“工匠之師”隊伍建設的思路與途徑》。榮獲山東省教學科研成果獎7項,連續多年榮獲優秀教師、優秀科研工作者、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錢余海,山東鋁谷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作為項目負責人,共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級課題)2項。作為項目主要完成人,參與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7項。目前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9篇,其中包含SCI索引英文論文59篇,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3篇,累計授權發明型及實用新型專利共計21件。針對鋁行業向高端發展面臨的關鍵、共性、“卡脖子”技術問題,累計梳理并提出了18項科研項目指南,其中涵蓋高性能功能化新型鋁合金產品研發、鋁生產加工過程中壓鑄模具表面涂層技術、產品缺陷在線動態智能監檢測技術、鋁產品綠色生產加工工藝等。特別是,涉及了氫燃料電池用碳紙材料制備技術、干簧管繼電器耐磨涂層技術等高技術含量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在山東鋁谷產業技術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打造具備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中國國家計量認證資質的研發檢驗檢測中心,建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共享聯盟。已完成包含掃描電鏡、疲勞試驗機、力學試驗機、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鹽霧腐蝕箱等62臺/套的儀器設備選型購置以及整個場地和實驗樓的改造設計方案,制訂了詳細的工藝布局圖、施工圖。
曾現春,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防治技術指導工作,加強普查監測預警,組織全市共設立監測點160個,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面積1299.23萬畝,監測率99.98%,全市測報準確率為98.14%。2020年,全市林業防治作業面積314.29萬畝次,林業有害生物飛防面積241.05萬畝次,無公害防治率96.82%;成災率為0。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食葉害蟲實現了有蟲不成災,松材線蟲病實現了零發生,全面完成了各項防控目標任務。大力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技術服務,加強對候鳥等野生動物宣傳保護;主持編輯出版了《濱州主要鳥類資源》圖冊,對搜集整理的全市17目49科269種鳥類資源進行介紹。配合開展救助放生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大麻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縱紋腹小鸮、大天鵝、紅隼等;嚴格執行禽流感等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非重點時期周報告、重點時期日報告制度,及時巡查并報告監測情況。連年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先后獲全省林業工作先進個人并記二等功2次、記三等功5次、嘉獎1次,獲山東省綠化獎章、全省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2011-2013年度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濱州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