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6日訊 2月16日,在濱州陽信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步步糕的傳承人劉秀華、魏連恒夫婦家中,他們正忙著為許多開門營業、喜慶破五的人做步步糕。
劉秀華、魏連恒夫婦告訴記者:“為了破五,人們訂了百十個了,今天都開門營業了,為了寓意好都預訂這個步步糕。”
選棗、泡棗、和面、醒面(發酵)、下籠屜、整形、上彩……,春節期間,陽信縣牛王堂村的劉秀華和丈夫魏連恒開始忙碌起來,手工制作當地人喜愛的年俗面食——“步步糕”。一排排貼著鮮艷的大紅“福”字,頭頂粉色桃子,步步糕給春節增添了火紅的年味。
在陽信,步步糕可是過年過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它由魯北農村的一種傳統面食發展而來,為多層棗糕逐級疊加成“塔”形而得名,因為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是當地人慶賀傳統佳節常用的美食。劉秀華夫婦倆從2004年開始做年糕,做到現在已經16年頭了。每年進入臘月到正月,都是最忙的時候,春節期間能用5000多斤面、1000多斤棗。步步糕選用的每顆棗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大小均勻。另外每個面劑的重量也都是經過稱量的,這就保證了年糕的美感。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陽信臺 霍向鋒 濱州報道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