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5日訊 今年以來,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和最大民生工程,精準施策,壓實責任,高位推動,助力脫貧攻堅跑出“加速度”。
沾化區富源街道王皮村83歲的老人王守英,是村里的特困供養戶,老伴去世以后一直獨自生活。得益于國家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王守英老人也搬進了新家,告別了土坯房,住進了磚砌的新房子。
沾化區富源街道王皮村貧困戶王守英告訴記者:“一下雨,那水進的晃晃的,大伙們對待我真是。大隊里給蓋的房子,以前那是土屋,這是砌塊的,冬天還暖和。”
像王守英老人一樣,沾化區富源街道蘇王村的貧困戶苗建月,在街道的幫助下,居住多年的老房子得到了整修,還添置了新家具,院子里也整理的井井有條,苗建月還在院子里養了幾只小羊,字里行間都是對政府扶貧工作的感激之情。
近年來,按照“雙到、雙提升”工作要求,沾化區富源街道在教育、醫療、住房等行業扶貧上狠下功夫,扎實推進家居環境提升工程,明確室內、院內、院墻三方面提升標準,自愿選擇附屬配套用房,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沾化區富源街道黨工委統戰委員韓軍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重新對貧困戶進行了人居環境家居環境整體提升工程,其中包括哪幾個方面,一個是室內的環境提升,一個是硬化地面,粉刷墻壁,吊頂,購置了整體的簡易的家居。室外是硬化地面,然后是重新粉刷墻壁,再一個是把院墻整體整修,簡易的設施,你像廁所進行了整體提升,達到貧困戶的人居環境整體提升,我們盡街道最大的努力完成這項工作?!?/p>
家居環境整體提升工程開展的如火如荼,沾化區富源街道“扶智扶志”工作也始終貫穿脫貧攻堅工作的始終。自小身體肌肉萎縮的呂鳳才是富源街道大李村的貧困戶,因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的他一度精神低沉,街道扶貧辦工作人員了解到呂鳳才的情況后,結合街道設立的“扶貧愛心超市”,拿出6000余元專項資金,為他改造貨架,擴大超市規模,并打造成了“扶智扶志”工作示范點。
“咱街道上精準扶貧辦張主任過來看了看,然后他說擴大一下規模,說這些架子也不行,太舊,然后換了點新架子。原先貨也不全,收入一天也就是一二十塊錢吧,現在行了,現在貨提的也全了,一天怎么著也能弄個四五十塊 ?!闭椿瘏^富源街道貧困戶呂鳳才告訴記者。
呂鳳才只是沾化區富源街道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沾化區富源街道成立由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實施科級干部聯系村負責制,同時強化幫扶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簽約醫生、網格員等幫扶隊伍的監督管理,對重點政策、村情、戶情做到“一口清”,形成了各部門、各村通力合作、各負其責的脫貧攻堅格局。
沾化區富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振寧說:“今年以來,我們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聚焦自查評估、問題整改等關鍵環節,全面做好相對貧困、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等工作,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讓每一個群眾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隊,讓產業扶貧領跑群眾小康路,是沾化區富源街道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策。結合街道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沾化區富源街道充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扶貧項目,3個村級光伏項目投資150萬元,年收益約25萬元;華能光伏項目,帶動貧困戶440戶,每戶每年收益3000元;大力推廣金融扶貧,“富民生產貸”幫扶貧困戶760戶,每人每年收益2000元,產業扶貧為貧困戶穩定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保障,也讓群眾嘗到了產業帶動脫貧攻堅的紅利,現在沾化區富源街道現有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669戶共計1244人,真正實現讓“兩不愁、三保障”成為群眾樂享小康生活的底氣和硬氣。
富源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志峰說:“脫貧攻堅現在已經進入最后收官階段,身處脫貧攻堅一線,我們將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狠抓脫貧攻堅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凝心聚力打贏打好這場攻堅戰?!?/p>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