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5-06 15:39:05
開欄的話:在2019年全市教育大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感慨地說:“教育是發展的基石,不僅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生機與活力,也寄托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學區房’不再越炒越貴,學生家長不再焦慮于‘擇校、擇班、擇師’,農村學校不再缺乏好的老師,貧困學生不再因貧失學,這些都是群眾熱切期盼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各級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和所有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公平與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兩大主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充分發揮一線優秀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市教育局分期分批建立了高中、初中、小學、學前等學段覆蓋城鄉的46個學科名師工作室。近三年來,名師工作室逐步成為優秀教師對標全國先進的舞臺,骨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為本市乃至全省、全國科研教學改革的示范窗口。為總結、提煉好名師工作室成績,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濱州市教育局與濱州日報/濱州網開設了“名師引領教學相長 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專欄,以饗讀者。
濱州名師點燃“課堂革命” 輻射帶動萬余教師專業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好老師,是身邊的榜樣。“名師”,更是榜樣中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尤其今天,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教師這個“學習型職業”、“成長型崗位”,壓力更大,需要不斷更新、管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其中,名師專業引領,殊為關鍵。中央、省市教育改革精神,富強濱州建設,都呼喚有真本領、寬肩膀、可塑性強的濱州名師群星璀璨,讓濱州孩子享受到高質量教育。
作為課改先鋒隊,點燃“課堂革命”的火炬手,從2017年起,46個學科名師工作室切磋琢磨、砥礪共進,以推動濱州教育質量整齊提升為己任,積極投身全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在高考備考、常規教研開展、高效課堂建設、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為,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累計組織線上線下研修活動300余次,輻射帶動萬名以上教師專業成長。
中央教育改革精神、富強濱州建設,回答市委書記佘春明的“四個不再”,都需要濱州名師點燃濱州的“課堂革命”
2017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堅持內涵發展……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那么,“課堂革命”的重點是什么?陳寶生上面說的很明白:質量為本,學生要會創新、愛實踐。尤其后兩點,提的毫不客氣,直擊痼疾:中國學生創新能力弱、親身實踐少。核心素養、學科素養、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等一系列新時代教育關鍵詞,都是為此開出的“藥方”。
今天,在富強濱州的征途上,我們正全面推進“標準化+”行動計劃,這要求各行各業對標先進,鼓勵培育標準領跑者。鼓勵提升干部的“三專”水平,構建與履職相適應的專業知識體系。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用學習掀起頭腦風暴,進行世界觀與方法論的自我革命。
濱州教育,當然不例外。今天教師的成長,也要從新發展理念同地方稟賦的結合中創新突破,不斷推動思維方式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知識結構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工作方法從粗放型向精專型轉變。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面向未來的高效課堂,完成“課堂革命”。
怎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提出,發展“有教無類”的公平教育,發展“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發展“改革引領”的創新教育。他深情地提出“四個不再”——‘學區房’不再越炒越貴,學生家長不再焦慮于‘擇校、擇班、擇師’,農村學校不再缺乏好的老師,貧困學生不再因貧失學。
這“四個不再”,劍指教育不均衡問題。長期以來,我市專職教研員較少,甚至可以說是全省教研力量最薄弱的市之一,我們的名校、名師占比太小,缺乏高水平競爭;城鄉教育均衡、市縣教育均衡、學校教育均衡都亟需推進,尤其一些位置偏遠、人才匱乏的鄉村學校迫切需要專業提升。
這一切問題的解決,除了補齊硬件短板、集團化辦學、支教送教等措施外,還有個關鍵抓手,就是名師示范、帶動。目前運行的46個濱州市級名師工作室,正是深入貫徹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全面落實省、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精神的具體行動,同時也是為富強濱州建設,回答佘春明“四個不再”問題,所做的教育實踐。
名師工作室的定位是“兼職教研力量”、“卓越教師搖籃”,培養一批在山東省甚至全國有影響的名師群體
名師工作室是什么?它由同一學科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的,集教學、科研、培訓于一體的教研共同體,是一個開放性的研修組織。它要做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實者、區域教學研究的組織者、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借助它,要探索組建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素質優良、開放合作的教研團隊和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教研工作體系,服務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該項目定位是什么?兩點:“兼職教研力量”、“卓越教師搖籃”,培養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國有影響的名師群體。“開放、協作、引領、專業、人文、幸福”,是濱州名師工作室六大建設理念。
開放,與北京、上海、江蘇等全國優質教育資源深度合作,引入聯想集團管理理念、團建方法,鼓勵跨學段跨學科學習、教研;協作,推動各成員、各學校攜手共進,專兼職隊伍緊密配合;引領,在全市范圍充分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專業,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人文,有溫度有情懷,激發每個人的潛能與創造力;幸福,通過團隊互助的專業生活,克服職業倦怠,提升職業幸福感。
它是什么架構?作為全市的學科領袖,教研員是名師工作室顧問;主持人是工作室的核心;10余名核心成員是中堅力量。全體成員在市教科院的帶領下,在市教研員指導下,率先吃透課改政策,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改革。
工作主線是什么?三條——專業水平持續提升,確保項目質量;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作用,實現項目價值;互聯網+名師工作室模式的探索和應用,提升項目效率。
具體咋干呢?一個工作中心:推進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改革;兩個工作抓手:一是通過開展高質量常規教研,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二是開展“課題研究”,以研究破解課改難題,同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017年8月,該項目正式啟動,市財政設立了專項經費。2018年,它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工程項目、市人才工作重點項目,建成257個縣(區)級名師工作室。在所在縣區和學校,工作室成員正發揮骨干和輻射作用,全市萬余名教師被帶動,投身課改浪潮。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名師工作室是濱州教改的排頭兵、濱州名師的播種機
近三年來,對標先進、高位運行,該項目在全國坐標中吸收先進經驗,尤其與北京、上海、南通、南京等教育高地密切聯系,讓名師跳出濱州接受高水平檢閱、提升。
如對標南通,那是全國名師工作室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曾出版專著《中國名師工作室發展報告——南通樣本》;簽約全國“學習共同體”項目,密切與上海學習共同體研究院聯系,承辦了“全國伙伴學校課堂研究坊活動”;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多次赴上海、北京、江蘇學習。搶抓發展機遇,圍繞新課標新課改新高考,累計邀請100余位全國課改及命題研究專家和教研員來濱講座指導;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牽頭舉辦研修活動300余次,輻射帶動幾萬名教師;聚焦課改中的“真問題”,啟動名師工作室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150余項,爭取4位清華博士來濱社會實踐,讓名師接受來自清華大學的面對面課題指導……
三年奮進,名師工作室克服了諸多困難,留下了非常多的溫暖故事。
因為是跨縣域、跨學校的“聯姻”,密集地培訓、會議需要教師們克服很多困難。尤其對此工作,教師們沒有任何物質報酬。帶著傳幫帶的使命,“帶隊”主持人更要犧牲大量時間。
但讓每個人都興奮的,是三年下來,每個人進步很大,涌現出“萬人計劃”全國教學名師、齊魯名師、市縣區名師、教學能手等,名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眾人仰望的孤星,越來越多的教師養成了讀書思考、課題研究、創新實踐的習慣。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為每個 人的自覺行動。如很多人特別是農村教師有了若干個“第一次”——第一次開題、第一次答辯、第一堂代表課、第一次上網課、第一次到外地跟崗學習、第一次參加全國性培訓……這都是專業化成長的串串腳印。
今春疫情期間,包括名師工作室在內的濱州名師更成為空中課堂的骨干。在3月21日舉辦的全國“A.I.之光 點亮在線教與學”教育公益直播論壇上,作為十位受邀演講專家之一,市教育局局長劉春國介紹,濱州市“空中課堂”創造了6天從無到有,7天準時試播,10天零失誤播出的“火神山速度”。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勇于擔當的骨干教師隊伍。利用互聯網,他們將全市最高水平的教學供給奉獻給城鄉每個家庭,讓位置最偏遠的農村教師、孩子也享受到了市級名師的傳講?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聚首一處,養成一支規模大、質量高的名師梯隊;散居各地,帶著新理念、新課題投身教學,讓更大范圍、更多孩子享受更高質量教育。名師工作室,這個濱州教改的排頭兵,濱州名師的播種機,奮斗在路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