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2-12 16:07:02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2日訊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21:40,經過一下午和晚上的緊張準備,隔離病房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馬上電話通知發熱門診,由發熱門診護士李青護送患者到隔離病房。
此時的感染科病房靜悄悄的。完全沒有了往日滿床的繁忙景象——這可能就是傳說中,大戰前的寂靜吧。
大家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準備了這么長時間,終于要面對面和新冠病毒進行斗爭了;緊張的是,面對這種未知的病毒,怎么才能做好防護?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去打敗疾病?誰心里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盡管下午團隊六個人都在病房反復演練穿脫防護服的程序,但是,真正要走向戰場了,大家心里還是沒有底。
誰先作為第一批醫務人員,進入污染區接診病人呢?
“我去!我去!”大家都踴躍報名。
我是組長,又是黨員。而且又是感染病專業人員,面對未知的風險,未知的病毒,我不上,誰上?
我決定,還是由我作為首診醫師,由王叢叢護士作為主管護士去污染區接診病人,由彭美麗和鞏曉君在護士站處理醫囑,在治療室準備輸液藥品。
接下來,是穿防護服,準備進入病房。盡管穿防護服的程序和動作已經熟記于心,但是真正要進入病房了,還是緊張地手心出汗,動作也不那么連貫了,大家都圍了過來,給我們幫忙、提醒,生怕漏掉了哪個環節。這也形成了一種傳統和習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戰友”進入病房,必定有其他“戰友”協助他穿好防護服,這既是保護“戰友”,也是保護自己。
因為,自從進入隔離病房起,我們八個人就成了同呼吸、共命運的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2:10,患者在護士李青的護送下,進入了病房,患者身材魁梧,年輕力壯,估計抵抗力不會太差吧,我心里平靜了許多。我和王叢叢把患者引領到18床,給他換了新的N95口罩,然后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查體。
平時工作中,問診、查體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此時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是如此的艱難……
和患者交流不到30分鐘,我已是氣喘吁吁,呼吸比跑了5000米長跑還要困難。聽診器的聽筒無法放入耳朵,聽診無法進行,T37.6,Bp135/87mmHg,血氧98%……患者有輕度的咳嗽,沒有痰,偶感胸悶,其他沒有異常的感覺。
我安撫好患者的情緒后,準備回到半污染區的辦公室,給患者下醫囑,而王叢叢需要繼續留在病房,等待給患者輸液治療。
22:50,由污染區進入半污染區需要脫掉外面的防護用品,腦子里反復重復著穿脫防護服的順序,又是一陣手忙腳亂,好在,沒有出現差錯。腦子里想著,絕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誤,把病毒帶入工作區域。
雖然在污染區呆了40分鐘,但我已是全身濕透,除了緊張因素,再就是防護服,真的是太“保暖”了,以前認為,冬天最暖和的衣服是羽絨服,現在才知道,冬天最暖和的衣服應該是防護服。
我疲憊地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給患者下醫囑,彭美麗、鞏曉君執行醫囑,然后打電話通知藥房,把藥品送到隔離病房,并反復叮囑送藥人員怎樣做好防護,保護好為隔離病房服務的同志們的安全,也是我們的責任。
23:40,在確認病房一切工作妥當之后,決定由隔離病房護士王叢叢在污染區留守,繼續給患者進行輸液、換瓶、測量生命體征等治療,鞏曉君在護士站進行常規留守值班。
因為,還會不斷有人打電話到隔離病房咨詢發熱的情況,我叮囑她,一定要耐心、細致地給咨詢者講解,不能有不耐煩的情緒。其他四名同志趕緊洗刷睡覺,隨時準備迎接突發狀況。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