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1-09 11:25:01
齊魯網濱州1月9日訊 乘公交、逛超市、進銀行,孩子們手牽手感受這些對常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生活點滴;草坪上、廣場上,孩子們撿拾果皮紙屑,清掃垃圾;蔬菜大棚內,孩子們澆水施肥,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秦皇河公園、十里荷塘,孩子們盡情奔跑,大聲喊叫,感受大自然的心曠神怡-----這一組組照片,記載著“星空家園”孩子們的生活軌跡,很難想象這是一群有著自閉癥、孤獨癥等智障的孩子。
“星空家園”,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家園
他們不能像常人那樣表達情感,卻渴望與人交流,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常人眼中的智障孩子,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星空家園的孫秀蘭看來,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時刻用愛溫暖著這些“折翼”的天使。
從一句話也不會說,到現在能彈奏好幾首曲子,三年來,明明(化名)進步明顯
起航“星空”,為“折翼”的天使找到快樂成長的家園
“是一個叫瑞瑞的男孩領我進入特殊教育這個領域的”。有著30多年幼教經驗的孫秀蘭說。1994年,瑞瑞被父母送到當時孫秀蘭工作的二棉幼兒園。剛來的時候,瑞瑞生活不能自理,喜歡蜷縮在角落里,也不去與老師和小朋友交流。“那時候也不知道瑞瑞患的是自閉癥,就感覺瑞瑞很孤僻,刻意地躲著老師和小朋友”,孫秀蘭說。孫秀蘭就單獨領著瑞瑞,教給瑞瑞穿衣、穿鞋等一些簡單的生活能力;上課主動提問瑞瑞,下課引導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戲,以此來打開瑞瑞的心結。在孫秀蘭的幫助下,瑞瑞也漸漸愛說話了,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后來瑞瑞正常上了小學。從那時起,孫秀蘭就開始留意幼兒園那些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逐漸萌生了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想法。
2009年,45歲的孫秀蘭病退。病好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孫秀蘭北上石家莊,南下深圳等大城市,先后到多家國內知名培訓機構學習,并考取了感覺統合訓練高級證書和感覺統合訓練評估師。孫秀蘭邊學邊實踐,在自己家里無償為附近的5名智障兒童進行感知覺動作能力干預訓練。
2017年3月份,彩虹湖社區綜合黨委書記于艷在入戶走訪時,得知了孫秀蘭的善舉,被孫秀蘭的愛心所感動。“來我們社區吧,我們給你提供訓練場地”。就這樣,社區兩間最大的活動室成為孫秀蘭的工作室,于艷還特意為工作室起名“星空家園”,寓意讓星空家園成為這些智障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園。
活動課上,既讓孩子們玩高興,還得保障安全,孫秀蘭忙得不可開交
追尋足跡,找尋那些被一“鎖”了之的孩子
不少家庭都對家有殘障孩子這件事諱莫如深,有的甚至將孩子在家一“鎖”了之------
“孫老師,‘星空家園’是我們最后的希望,丁丁如果再治不好,只能聽天由命了!”2017年5月份,丁丁的父母親找到孫秀蘭,滿臉愁容的說。丁丁患有孤獨癥十幾年,父母帶著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求醫問藥,都無功而返。望著丁丁父母期盼的淚光,看著丁丁緊張躲閃的表情,孫秀蘭暗下決心:“我一定用我的愛心去呵護這些孩子!”
“教這些智障孩子就是尊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權利!”孫秀蘭說。”一個偶然的機會,孫老師得知北鎮街道一戶居民的女兒琪琪患有自閉癥,一年級沒上完就輟學在家,20歲的琪琪吃喝拉撒無法自理,常常被父母鎖在家里。得知情況,孫秀蘭主動登門拜訪,表示愿意免費幫助琪琪。“孫老師,算了吧,琪琪病了這么多年,俺們家早都不指望了!”孫秀蘭沒有氣餒,苦口婆心地給琪琪父母做工作,最終,琪琪成了星空家園“星空班”的學生,接受感覺統合訓練和扶持就業的教育。
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我就能夠走進他們的心里
星空家園的孩子們大多屬于中重度智障,他們平均年齡12歲左右,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
這群口齒不清、有的甚至整天淌著口水的智障孩子,在人們眼里是避之不及,可與這些孩子呆的時間長了,孫秀蘭覺得離不開他們了。
“年齡大點的孩子,我們不但要進行感統訓練,更要讓他有一技之長”,孫秀蘭介紹說。赫赫的情緒極其不穩,一天不停的嗷嗷叫,聽不進任何話。經過觀察,孫秀蘭從赫赫感興趣的畫畫入手,手把手地教,畫筆經常讓赫赫扔的滿地都是,孫秀蘭耐心地撿回來,等赫赫情緒平靜再教。就這樣經過1年的堅持,赫赫能做簡單的筆畫、刮畫、沙紙畫?,F在赫赫能粘貼完整的水晶畫,并在能書包上拓印,做簡單的甜品。
思思是個比較文靜的女孩,情緒不大,語言不清,表達能力弱,想要或者不需要、不去或者想去都用哭來表示,沒有過激行為。孫秀蘭制定了干預學習計劃,孫秀蘭隨時隨地給思思上課,帶思思去人多的地方游玩,創造各種機會讓思思與同齡孩子交往,帶她到大自然奔跑、大聲喊叫增加肺活量,加強口肌訓練,并協助思思飼養小動物,經過不懈的努力,思思最后可以正常進入小學學習。
類似這樣的經歷,用孫秀蘭的話說“比比皆是”。“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我們就能夠走進他們的心里,傾聽他們心聲,幫助他們走出寂寞”,孫秀蘭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看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孫秀蘭欣慰的笑了
“孩子們,這里是加油站,我們餓了要吃飯,汽車餓了就要到這里來加油,這樣才會跑的快”。“看見垃圾袋、廢紙,我們要拾起來放進垃圾桶,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越來越好”-----這些是孫秀蘭帶著孩子去戶外做認知訓練的場景。
“不能把孩子們圈在教室里,要讓他們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才有可能讓孩子們敞開心扉”,孫秀蘭說。為了讓孩子們與外界多接觸,孫秀蘭時常帶著他們去坐公交車、逛超市;撿拾路邊的垃圾放進垃圾桶里;到蔬菜大棚給蔬菜澆水施肥,用實踐方法加深孩子們對社會的認知理解與動手操作的體驗。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孫秀蘭抓住一切機會和孩子們交流,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了教會孩子數數,她手把手、一對一地教??吹胶⒆觽儞芘种福瑪抵?、二、三、四;看著教室里孩子親手制作的一幅幅繪畫作品、一個個小手工藝品……孫秀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孫秀蘭自己編寫了針對這些孩子們的課程,讓孩子們坐得住,聽得進
選擇了這些“折翼”的天使,便選擇了一份堅守
因為有了春天的辛勤,所以才有了秋天的收獲?,F在的星空家園,已經按年齡段分為星星班、彩虹班、云朵班、星空班,從幼兒班到成人班都能兼顧,特別是針對年齡較大的“星空班”患者,“星空家園”提供了扶持就業的項目。
長期的堅守,最讓孫老師感到幸福的是,他培養的學生有5人步入校園。21歲的小雪患自閉癥,不敢一個人出門,經過孫秀蘭一年多的感統干預與訓練,小雪不但敢自己出去遛彎,還學會了打字。“現在小雪都會用微信了,不會的就用視頻問我,把她的喜歡和不喜歡與我分享。有什么事情都會找我傾訴”,孫秀蘭欣喜地告訴我們。
雖然只有兩間教室,星空家園在市西街道和彩虹湖社區的幫助下,星空家園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布置得處處精心別致。最近,市西街道又投資2萬余元,為星空家園購置了多媒體觸摸屏一體機、感統訓練大滑板、輔助就業星星甜品烤箱等輔助教學設備。采訪臨近結束,孫秀蘭感慨地說:“有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只要我還能動,我會繼續堅持下去”。(因涉及個人隱私,文中殘障孩子的名字均為化名)
記者:周建輝 通訊員:董高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