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12-09 14:43:12
濱州日報訊 近日氣溫持續走低,濱州已經進入冬季。城區道路保潔作業根據氣溫和地溫條件進行了調整,正式開啟“冬季作業模式”:全天氣溫≤2℃,停止灑水、洗掃作業;氣溫≥2℃,以地面不結冰為標準,進行洗掃、濕式掃路和局部精度清洗作業。
潔凈的城區環境,離不開環衛作業車輛設備。現有的環衛作業車輛包括洗掃車、掃路車、灑水車、霧炮車、路面養護車等,通常情況下,這些車輛相互配合,進行灑水、清掃、沖洗、降塵等多機種立體化作業。
但在冬季,為防止路面結冰,保護機械車輛,就要進入“冬季作業模式”了,氣溫低于2℃時,帶水車輛是不允許作業的;在氣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地表溫度達到5℃以上,我們會利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之間溫度高的時間段,對城區主次干道進行洗掃、濕式掃路作業。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路面結冰,洗掃車作業時會選擇在馬路的陽面追著太陽作業,洗掃路面留下的水漬會快速蒸發,不會結冰,帶來安全隱患。
【環衛知識科普】教你識別環衛作業類型
1、灑水作業(特點:水由車體向車輛兩側和后方高壓噴水,沒有掃刷)
20噸灑水車
8噸灑水車
2、洗掃作業(特點:位于車輛底盤中部的掃刷旋轉清掃路面,后側噴桿約45°向地面噴水高壓清洗)
8噸洗掃車
3噸洗掃車
3、濕式掃路作業(特點:位于車輛底盤中部的掃刷旋轉清掃路面,掃盤上部有噴嘴,沒有噴桿,出水量較洗掃車小很多。要與洗掃車區別開哦~)
5噸濕式掃路車
4、高壓沖洗作業(特點:車輛前端高壓沖洗裝置約垂直角度高壓出水沖洗路面,作業寬幅略大于車寬,不向車體兩側高壓沖水,要跟灑水車區別哦~)
5、霧炮沖洗(特點:霧炮車辨識度高,車輛尾部有一個大的“炮筒”,向車輛后上方高壓噴射水霧)
6、人行道微水降塵沖洗(特點:作業裝置單側朝向人行道高壓出水)
人行道微水沖洗降塵
人行道“風炮”微水吹洗降塵
7、精度清洗(特點:采取人機配合方式,作業車輛一般靜止停放,人工持手持槍沖洗)
【溫馨提示】:正規的環衛作業車輛都帶有“單位門徽”、“環衛作業噴涂式樣”、正規牌照、警示爆閃燈等標識,駕駛人員穿著環衛工裝,請市民朋友們注意觀察,環衛作業時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對環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另外,入冬以后,遇氣溫低的天氣,環衛車輛全部停止作業。但有些社會灑水車不顧氣溫低道路結冰危險,還在清晨清洗工地帶泥上路造成的道路污染,路面遺留的水存留后結冰,給過往行人、車輛帶來危險,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在經過這種情況的路段時繞行或保持警惕,安全第一!
這可不是環衛作業車輛,門徽不同,車體噴涂不同,車型不同,駕駛員不著統一工裝
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作也許不足為奇,但請珍惜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您舉手之勞,可以讓環衛工人們忘記冬天的寒冷,忘記凌晨就開始工作的疲憊。讓我們共同努力,用真心、熱心給這個冬天增加一點溫度,給我們的城市增添更多的美麗!
【科普小常識】地溫與氣溫的區別
1.地溫(ground temperature),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處土壤溫度的統稱。單位,攝氏度(℃),指一定口徑的蒸發器中的水因蒸發而降低的深度。地面溫度是大氣與地表結合部的溫度狀況,用地面溫度表測定,其感應部分水銀管的上半部分暴露在空氣中,而下半部分則埋入土壤中。地中溫度是地面以下任何深度的土壤溫度,用曲管地溫表、直管地溫表或插入式地溫表測定。地面在白天和夏季溫度高,夜間和冬季溫度低,日、年變化明顯。這些變化一般隨深度增加而減小。地溫最高、最低值的出現時間,隨深度增加而延遲。地溫的高低對近地面氣溫和植物的種子發芽及其生長發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動,有很大影響。氣象站一般觀測地面以及地面以下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40厘米,80厘米,160厘米和320厘米深度的地溫,以及地面每天的最高、最低溫度。地溫資料對農、林、牧業的區域規劃有重大意義。
2.氣溫(air temperature),通常人們用大氣溫度數值的大小,反映大氣的冷熱程度。大氣的溫度簡稱氣溫,我國用攝氏溫標,以℃表示,讀做攝氏度。人們就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發明了溫度計,并將其安裝在特殊的裝置內,對氣溫進行自動連續監測。溫度表通常被放在離地面1.5米高處的百葉箱內,一天觀測3次~4次,我國一般在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觀測。人們把同一天中多次觀測的氣溫之和除以觀測次數,就得出了這天的平均氣溫,稱日平均氣溫。日出以后,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凈得熱量,溫度升高。此時,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的長波輻射,氣溫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陽輻射達到最強,氣溫也隨之上升。此后,太陽輻射強度雖然開始減弱,但地面得到的熱量仍比地面長波輻射推動的熱量還要多,地面儲存的熱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溫繼續升高,氣溫也隨著升高。到午后一定時間,由于太陽輻射的進一步減弱,使地面得到的熱量開始少于推動的熱量,地溫開始下降。地溫的最高值就出現在地面熱量由儲存轉為虧損、地溫由上升轉為下降的時刻。這一時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時左右。隨后,由于地面熱量不斷地虧損,氣溫便逐漸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來,一晝夜間氣溫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接受太陽輻射數量的多少,取決于地面的熱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的數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輻射的數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則地面儲存的熱量增加;反之,則減少。在正常情況下,氣溫與地溫相差1.6-2.3℃。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