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19-09-18 11:27:09
蟬冠菩薩像
佛像的五官清晰,面帶微笑
佛像近照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9月17日訊(記者 張爽 通訊員 宋可 溫明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首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回歸文物參展,濱州市博興縣出土的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蟬冠菩薩像1976年出土于博興縣龍華寺遺址,被發現之時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工作者李少南前后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于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1994年7月初被盜后,蟬冠菩薩像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
1999年12月,有知情者給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楊泓先生寄去信件,包括日本MIHO藏品彩色圖錄、《文物》雜志1983年第7期封面及圖版伍照片之復印件,并專附一白紙上大書繁體漢字“國寶”。楊泓先生收信后,立即向山東方面了解情況,并迅速向國家文物局上報相關情況。
在國際諸方友人的協助下,中、日雙方經過了多回合的談判,終于在2001年4月達成協議,并正式簽署備忘錄,確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館創立10周紀年之際日方將這尊稀世珍寶無償捐還中國山東,2008年1月,蟬冠菩薩像入藏山東博物館。
雖然文化無國界,但是文物有國家。流失海外的文物一直是國人的心頭痛,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洲、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積極拓展文物追索渠道,不斷加深國際溝通與合作,以期讓更多的國寶“回家”。
除了追索海外文物回歸,更重要的是保護國內文物,“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需要摒棄傳統的文物觀,要有國家大文物觀念,不能固步自封、敝帚自珍,讓自己珍惜的文物蒙塵,而應不斷推動文物交流互鑒,給它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的人群接觸,傳播出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價值,這才是保護文物的初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