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7-11 09:30:07
近年來,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積極借助外力形成大調解網絡,形成一條“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化、網格化解決糾紛新途徑。今年上半年調撤率為52.6%,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
“點”上發力,遠程服務排憂解難
為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讓大量矛盾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開發區法院推進訴訟服務資源力量下沉,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為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助力。
在轄區內各街道辦事處設立遠程訴訟服務站,應用具備遠程視頻、筆錄實時輸入及顯示功能的好視通視頻軟件,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開展聯調聯解工作,實現與法官上門服務相同的職能,為當地群眾提供訴前調解、法律咨詢等司法服務,有效縮短了司法服務半徑,減輕了當事人訴累。現已開展矛盾糾紛調處80余次。
“線”上延伸,智慧精準多元解紛
以信息化手段為主要推動力,構建起線上、線下糾紛調解網絡,形成現場與遠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糾紛調解新模式。
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司法服務轉型,積極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便民窗口,全面發揮訴訟服務中心解紛職能,將多元解紛、訴調對接、速裁快審工作集中到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一站式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促進糾紛及時就地解決。
在訴訟服務中心內設立訴前調解工作室,導訴員主動詢問當事人基本情況,積極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訴前調解程序解決糾紛,對符合訴前調解條件并同意進行訴前調解的案件當事人,引導其到調解工作室進行調解。訴前調解工作室推行“門診式”訴前解紛模式,安排辦案經驗豐富的未入額法官到訴前調解隊伍中,專門負責調解工作,并配備專職書記員和特邀調解員,加大訴前調解工作力度,促進糾紛及時、穩妥化解,實現“訴”與“調”的無縫對接。今年以來,訴前成功分流案件160余起。
在全市率先開展訴前鑒定工作。針對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等需要司法鑒定的案件,啟動訴前鑒定程序。在訴前鑒定過程中將調解貫穿于始終,積極開展“鑒前調、鑒中調、鑒后調”,使當事人就案件情況早日形成合理預期,促進和解,理性化解糾紛。今年上半年,鑒定結案157件,調解成功案件42件。
繼續推行網上立案,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網上立案手續,促進了訴訟服務工作與現代技術深度融合,以互聯網思維、信息化手段、大數據技術推動訴訟服務智慧升級。借助“華夏司法”網絡法庭,對當事人身在外地、法律關系清晰、爭議不大的糾紛進行網上調解。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審判模式對空間的限制,既減輕了當事人訴累,又提高了審判效率。
借助微信等實時通訊工具,根據不同案由、當事人建立多個微信群,將溝通調解過程通過手機完成,將雙方協商好的協議通過微信發給當事人,并敲定細節,最終達成調解協議。一案一群、案結群散,案件溝通方便快捷,切實減輕群眾解紛負擔。
“面”上拓展,三調聯動化糾止爭
近年來,開發區法院把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形成了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相銜接的“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大調解格局。
在杜店、里則、沙河三處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轄區內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定期與調解委員會聯絡溝通,聯合開展疑難案件的訴前調解、訴訟指導、法律咨詢等。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指導,通過法官講授、旁聽庭審等多種方式,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培訓,增強對基層常見的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民間借貸等矛盾糾紛的調解能力。同時積極支持人民調解工作,建立人民調解與訴訟調解相銜接的工作機制,開展針對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工作。
與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會簽訂《關于共同建立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并共同簽發《關于建立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現在,兩家對接單位定期進行工作溝通交流,至今該院轄區未發生金融消費訴訟糾紛案件;與開發區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在開發區交警隊設立訴調對接辦公室,每周三派專門的法官開展訴前調解工作。與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聯合調解的交通事故糾紛26起,已全部化解,未再產生訴訟糾紛。
加強部門聯合協作,發揮多方優勢。在充分調動法院內部調解力量的同時,加強與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組織的對接,通過與工會、婦聯、公安派出所、交巡警、司法所等單位建立的和諧共建機制,有效化解家庭婚姻、民間借貸等矛盾糾紛,進一步提升案件調處的效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