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傳媒網
2017-10-01 11:48:10
中秋佳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然而很多人卻在他鄉無法和親人團聚,雖然沒在家鄉,但是他們的心卻牽掛著遠方的故鄉和親人。
故鄉是父母終生不變的鄉音;是家常便飯里最香的滋味;是每當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總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萬分之一的全國地圖上,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它裝滿了父輩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淚滿襟。
本報特推出“中秋特別策劃報道——他鄉故鄉”
最大的心愿是把父母接到身邊團圓
□趙帥師 上海
在我的記憶里,中秋節是模糊的。還記得上次全家一起過中秋節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后來讀高中開始住宿,中秋節在學校里度過,大學更是背井離鄉來到了上海,中秋節只能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嗑。
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到了,雖然身在異鄉,還是不能同家人團聚,本應習慣了獨自過中秋,但是不知為何,最近總是感慨萬分,思緒萬千……
自從到了上海,便很少回家。讀書那會暑假忙著打工,只有過年才回家,剛過完年又迫不及待地返回,急著與“狐朋狗友”相聚。后來工作了,成家了,只剩下過年放假才能回家,回家也只能待可憐的七天。回想這幾年,爸媽來上海的幾次倒成了我腦海里最深刻的記憶。
2014年,對我來講是非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完成了人生中的許多大事。我和妻子相識、相知、相愛、結婚,在上海安家落戶,并買了房。對我們外地人來講,特別是我們農村的小孩,能在上海買房,那真是人生的一件特大事。父母付出了他們畢生的心血,并且借了一些錢,圓了我的買房夢。這一年我不再讓父母勞苦坐車來,而是特意開車去濱州接他們,雖然要開十幾個小時,但我還是極為興奮與開心。
一家人再團聚在上海,這已經又是7年過去了,我們在一起無不感慨過去的坎坷,這一路走來的不易。
現在我已經成家立業,爸媽按說到了享福之年,可是他們卻還日夜勞苦,他們常說,只要你們開心幸福,我們就安心了,我們現在趁著還可以勞動能賺點就賺點,這樣以后你們就減少一些經濟壓力。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可以把父母接到上海,每天都能團團圓圓,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離別故土十三年
□張洪彬 濟寧
如果說每一個漂泊他鄉的女孩都是一朵飄零的花,那么每一個背井離鄉的男孩就是一株無根的草。而我這株無根的草已經在他鄉漂泊了十三年。
想想當時懷揣夢想告別校園,離開家鄉,揮別親人踏上了南下福建的火車,二十多個小時的車程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祖國大地的寬廣。再經過3個多小時汽車的顛簸我終于到達了用人單位——一家全國出名的快速消費品集團。怎么吃也吃不飽的米飯和沒有一點鹽味的菜湯,讓我們這些在渤海灣長大的人第一次嘗到了什么叫做清淡,緩慢適應的飲食習慣使我從身體上開始懷念家鄉。
漂泊在外的日子,真正想念家鄉的時候就是中秋和過年。電視上不斷放著一年又一年的中秋特別節目,看著別人滿臉笑容地走在回家旅途中,當時真的想飛回自己的家,見到自己的親人,上班的心思更是一點都沒有。
雖然給父母打電話時,他們一再說不要關心我們,我們都很好,你好好上班就行。但是我還是能從他們說話的語氣中聽到那份感傷。說好的養兒防老呢?說好的合家團圓呢?當鞭炮聲和別人共慶節日的歡笑聲傳進耳朵,我的心里五味雜陳,真正體會到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痛苦和惆悵。每逢佳節倍思親也許不過如此吧!
人生也許真的像一架飛機,無論飛多高,最終還是會落地。我的工作也是一樣,從最遠的廣東慢慢回到了省內的濟寧。雖然回家的時間從二十多個小時縮短至5個小時,但我還是無法目睹女兒的成長,在妻子出車禍時無法第一時間回去照看她,也無法做到“父母在,不遠游”。
離家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離家也犧牲了現在的生活。也許在不遠的一天我能重回濱州,盡一個男人在家庭中應盡的責任。
又是一年思鄉時
趙聰欣 安徽
曾經無數次幻想自己長大穿上婚紗的樣子,尤其是在中秋這樣的日子里嫁給最愛的人,然后晚上一起相依偎地賞月,并將自己的少女心事一一訴說,這是何其幸福的場景。于是乎便很篤定地跟老媽說,我以后長大了要在中秋這一天嫁人,卻被老媽一直嘮叨說我沒良心,中秋節本是團圓的日子你卻想著嫁人,想著別離。而我卻不知所謂,感覺老媽好煩。
小時候總是心比天高,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著快點長大逃離這個小山村,從來沒想過未來的某一天這個小山村會讓我如此地魂牽夢縈,如此的念念不忘,而它的中秋風俗卻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
想來已經十幾個中秋沒在家過了,都說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以前學這樣的詩句時絲毫沒辦法感同身受,感覺心安處即是故鄉,哪來的這么多矯情的念想。可是當一年年的中秋沒辦法回故鄉,只能在異地按照他們的風俗來過節時,我才發現心空了,對故土對父母哪怕是對故鄉的月光是何其的想念。
仍記得以前很渴望過中秋,是因為每次過中秋都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全羊,可是離開家鄉后,足跡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有中秋吃羊肉的習俗了。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的早上都會激動得睡不著覺,一大早就爬起來從村頭走到村尾,不停地穿梭著,看著一只只已經去皮掛著的全羊,想象著中午時分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羊肉了,那種期待,那種興奮,已經多年再沒體會了。穿梭完回到家里,早飯都顧不得吃,就拿著老媽洗好的盆,等在一口口即將沸騰地煮著羊肉的鍋前,想第一時間品嘗到這人間美味。撒點蔥花、香菜末,淋點陳醋,最好的中秋味道就形成了。
后來的我遠離了故鄉,終于懂得了離愁與思念的滋味。遠離的同時也選擇了遠嫁,原來兩千公里的距離足以將印象中的婚嫁風俗全部顛覆,少女時候想中秋嫁人的愿望也沒實現,真的很怕父母傷心,月光如瀑的場景終究只是一場夢幻了。
又一年的中秋如約而至,是時候回去好好感受下故土的月光和風俗了,不然那些年關于故鄉的懷想終究只是懷想了……
晚報記者 王婷婷 劉飛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