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06-28 16:45:06
騎行川藏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而鄒平小伙王濱做到了,1.42米的身高,腿部患有殘疾,歷時28天完成騎行穿越2154千米川藏線,一時成為騎行圈內(nèi)的勵志偶像。
騎行的樂趣使他深深著迷,為騎行川藏線準(zhǔn)備很久
5月17日,517,“我要騎”。這是王濱開啟騎行之旅的日子。
“濱哥,那么難,你怕嗎?”為他送行的鄒平傳騎馬幫俱樂部的騎友們問。“不怕。”王濱面帶著微笑回答說。因為為了這一天,他已經(jīng)準(zhǔn)備了很久。
王濱幼時患了小兒麻痹癥,治療恢復(fù)后,卻落下腿部殘疾。因為家庭的變故,2007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沒選擇繼續(xù)學(xué)業(yè),開始工作補貼家用。這些年來,他進過化工廠當(dāng)工人,做過家電維修、電腦維修、零售服務(wù)員……日子雖然艱難,騎行的樂趣卻讓他一直保有生活的激情。
“2005年吧,我有了一輛兒童山地自行車,這是我擁有的第一輛自行車,騎行的感覺讓我明白人生有更多可能。”王濱對這輛車子印象深刻。2014年,在山東騎友圈年會上,他又第一次接觸到川藏318騎行,在聆聽了完成挑戰(zhàn)的騎友們講述那條神奇的道路上發(fā)生的種種故事后,他被深深的迷住了,下定決心也要體驗一回。從那時起,他開始籌備川藏318之旅。加強體能鍛煉,與騎友們一塊參加全國各地的騎行比賽,聽取鄒平完成川藏騎行的騎友們的建議,攢錢購買物資……為了川藏318的神圣目標(biāo),他一直在準(zhǔn)備著。
5月17日,帶著籌備好的物資,騎著一輛改裝后的單車,1.42米的王濱從成都上路,目標(biāo)拉薩布達(dá)拉宮!
川藏線上“一天四季”是常態(tài),沿途美景緩解肉體的折磨
騎友普遍所指的川藏線,一般都是川藏南線,即318國道成都-拉薩段。從成都到拉薩,途經(jīng)14座大山,其中4000米以上12座,在這12座中,東達(dá)山5008米、米拉山5013米。從海拔513米的成都開始,騎行者需要反復(fù)經(jīng)歷上山、下山這樣反復(fù)的過程。翻過一座山,從山頂放速到山腳,繼續(xù)開始翻越下一座。
川藏線沿途的惡劣天氣,王濱深有體會,他用“一天四季”來形容:一會艷陽高照,一會大風(fēng)冰雹,一會大雪漫天,一會又再次艷陽高照,冷熱反復(fù)交替。這讓他倍感煎熬,他需要根據(jù)天氣隨時調(diào)整衣物,一會將沖鋒衣等所有衣服都穿上,一會又熱的穿最少的衣服,還需要考慮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需要遮擋好皮膚。
上山、下山,劇烈的體力消耗讓他一天消耗7—8斤水,自行車上儲備的水當(dāng)然還要更多。而在騎行“相克宗—紅龍鄉(xiāng)”段時,面對的是這條線上最大的“S”彎,用王濱的話說“怎么走都走不完,五尺高的男子漢想落淚”,在“龜速”爬坡過程中,多一張紙都不想帶,更別說這么多水,不過他也不能扔,這是他繼續(xù)前行的保證。
騎行時還有一大隱患是沿途疾馳而過的車輛,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同時許多路段盤山路沒有護欄,身下就是懸崖。擦身而過的貨車速度很快,稍不注意騎行者就會被擠得特別靠邊,王濱見到的最驚險的一次是,車輛將一塊前行的隊友擠進了排水溝,他更是聽聞后續(xù)隊伍中有人掉下懸崖“犧牲”,這讓他很是難過。同樣,每次過隧道,王濱都會停下車穿上反光馬甲,這樣車輛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不過,肉體上的折磨換來的是精神上的享受,簡直無法描述沿途的美麗!”說起沿途美景,王濱眼里放光,眼睛仿佛映出一幅幅影像:湛藍(lán)的天空,飄飄而過的白云,清澈透底的河水,騎行時山在腳下云在身前,晚上休息時見到明亮繁星……這些他都記在腦海里,也記在了手機里,翻出來時就是一段痛并快樂著的回憶。
28天后到達(dá)布達(dá)拉宮,“不搭車、不推車”是他一直堅守的承諾
本來每天約50公里的行程都是計劃好的,合理分配體力很重要,王濱也受過這方面的教訓(xùn)。不過6月13日這天,王濱卻冒了一回險,原因只有一個:離布達(dá)拉宮的距離已然很近。這一天,他騎行了180公里,趕了70公里大雨的道路到達(dá)了布達(dá)拉宮。
這段路并不好走,下坡,坑坑洼洼的泥路,車轍中積著水,大車過去后泥水濺一身……就這樣一腳水一腳泥,6月13日晚上21點20分,王濱到達(dá)了布達(dá)拉宮。在廣場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平靜,沒想象中激動的感覺,他甚至有一種失落感,感覺就像是一件事情的終結(jié)。
“我兌現(xiàn)了對自己、對俱樂部騎友的諾言,不搭車、不推車。”王濱說,在號稱“天路十八彎”的地方,狂風(fēng)大作、冰雹大雪,眼中只能看到前方騎友的輪胎,渾身都是麻木的,七八十人的騎行隊伍中有十多個選擇了搭車,他心中也有動搖,不過幸好堅持了下來。
在講述中,王濱很少說腿腳不便給他帶來遠(yuǎn)超常人的不便,不過我們還是能夠通過身邊人的反應(yīng)能夠得到一些佐證。最開始和騎行隊伍一塊前行時,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他都跟在隊伍尾巴處。路上每一位見到他的人,都為他豎起大拇指,有些還與他合影,稱贊他的精神。不過王濱不太想大家關(guān)注他的身體,用他的話說,“生活想考驗?zāi)?那只有鼓起勇氣堅持到底。”
6月23日,王濱回來,11位騎友去淄博高鐵接站,讓他感覺“很隆重”。過程中的艱辛讓王濱更加懂得感謝背后支持的團隊。路途中他接受過沿途藏民的幫助,也接受過跟隊騎友的幫助,更多的則是鄒平的騎友們一路的關(guān)心,每天通過微信的問詢和建議。“感謝鄒平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感謝傳騎馬幫俱樂部,感謝兄弟們的支持。每當(dāng)我身心疲憊,爬坡沒勁的時候,想到團隊的支持,背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我堅持到最后,夢圓拉薩,感謝在座的每一位!”王濱感謝每一位幫助他的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dá)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