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傳媒網(wǎng)
2017-05-08 10:21:05
魯北晚報記者 馬光濤 劉 飛 王 婷
近日,家住惠民縣的菜農(nóng)董紅愁壞了,“去年最高能賣一塊一斤,今年賣兩毛都賣不出去。”董紅說,自家種的5000余斤甘藍菜直到現(xiàn)在仍無人問津。隨著天氣逐漸轉(zhuǎn)暖,甘藍菜再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投入的錢就全打水漂了。”
辛苦近五個月 還剩5000斤賣不動
5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惠民縣辛店鎮(zhèn)靠河李村見到了菜農(nóng)董紅及其丈夫李少鵬。據(jù)董紅介紹,夫妻倆自去年開始種甘藍,雖然去年的行情有高有低,但沒有像今年這樣“價格低、賣不出”的情況。
隨后,在董紅的帶領(lǐng)下,記者來到了甘藍大棚。記者看到,滿地的甘藍菜葉,爛的,裂的,發(fā)了新芽的甘藍隨處可見。“今年種了一個大棚的甘藍菜,長得也挺大挺結(jié)實,一個大棚大約產(chǎn)15000斤左右,經(jīng)過近50天的努力,現(xiàn)在剩下的甘藍大約在5000斤左右。”董紅介紹,去年菜商上門采摘甘藍要6毛一斤,今年甘藍菜價格太便宜,菜商都沒有來的,到現(xiàn)在還剩下這么多,若再賣不出去剩下的只能爛掉了。
李少鵬介紹,他們從今年1月份種上甘藍苗到現(xiàn)在近五個月的時間,搭上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到頭來卻賠本賣都賣不出去。“今年不光甘藍,好多菜的價格都賣不上去,應(yīng)該是市場上太多了。”李少鵬告訴記者,今年比去年行情慘淡很多,去年的甘藍菜價格在集市上零售能賣到1元一斤,今年兩毛都賣不出去,“去年很多菜商在甘藍剛成熟的時候,就來訂購了,一個大棚的甘藍僅用10余天就賣光了,而今年從成熟到現(xiàn)在都快50天了,卻還剩下這么多賣不了。”
銷售途徑單一 僅靠集市和供應(yīng)一所學(xué)校
“我去集市上賣,一天也就賣個二百來斤,一開始賣五毛一斤,后來賣五毛一個,也沒人買了。”董紅介紹,去集市上賣了半個月甘藍,一天只能掙幾十塊錢,搭棚、買苗、澆地、施肥等這些程序算下來一畝地甘藍的成本就二千多元錢,更別說人工費了,索性后來就不去集市了。
董紅介紹,她也給附近的一所學(xué)校供應(yīng)過甘藍,一周一次,一次大約300余斤,這也是銷售甘藍的一個途徑,“但是對于自己的一個大棚的甘藍,也只是杯水車薪。”
“市場上賣甘藍的太多,市場供大于求,價格太便宜,小商小販不值得自己來采摘。”李少鵬分析甘藍滯銷的原因告訴記者。
擔(dān)心種植的西瓜和土豆也不暢銷
李少鵬家有四個大棚,這四個大棚是家里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除了種植甘藍菜的一個大棚,還有兩個大棚分別種植的西瓜和土豆,目前西瓜、土豆還沒成熟,“去年西瓜行情不好,估計今年也不會太好。”
李少鵬告訴記者,家里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小女兒還在念高中,而李少鵬本人在前年患上了“帕金森癥”,“家里的活主要是我干,去年查出他多巴胺神經(jīng)元損傷,醫(yī)生說是農(nóng)藥中毒,每個月光給他看病就得花好幾百塊錢。”
董紅告訴記者,現(xiàn)在大棚里好多甘藍都已經(jīng)熟過了爛到了地里,“如果剩下的甘藍再賣不出去,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董紅的話盡是無可奈何。
如果你想幫助這家菜農(nóng),請撥打其電話:18706640053。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