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17-01-25 10:03:01
在市文化館的“非遺大集”上,剪紙、布老虎、年畫讓孩子們愛不釋手,特別有一類年畫,時代感撲面而來。您見過這樣的年畫嗎?您知道這是誰畫的嗎?
趙春田先生在創作中
這叫“新年畫”,是濱州已故畫家趙春田的作品。看看這些畫面,是不是讓你有馬上回到童年的感覺!民謠說“二十八貼花花”,在年根兒上,在家里貼上這種年畫,就多了“濱州味道”。
拖拉機、電視機、現代京劇,趙春田新年畫大量描繪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濱州有個省級非遺項目清河鎮木版年畫,可少有年輕人知道,趙春田的年畫功夫了得,時代感格外強。
《棉鄉豐收歌》 趙春田 作品
看,那嶄新的拖拉機,懷里的電視機,滿院子的玉米棒槌,還有《紅梅贊》中的江姐,都是鮮明的時代印記。他的這種年畫,不僅打扮美了家園,還能讓我們回想流逝的時光,讓孩子知曉了往日的文化。
這種“新年畫”風格是建國后美術創作貼近土地、扎根民間的成果。孫建中認為,“趙春田的年畫色彩鮮艷明快,結構簡潔嚴謹,形象逼真生動,風格韻致獨具。品味他的《牡丹圖》,似嗅到花蕊的芬芳,見到綠葉上滾動的露珠;欣賞他的《我愛蝴蝶》,眼前又似一只彩蝶煽動著翅膀,幾欲飛出窗外……”
從莊稼地到文化館,趙春田得益于古老的年畫傳統,也受益于當年繪制宣傳畫的熱潮
這種對大自然、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趙春田新年畫成功也源自他的成長經歷。孫建中說,趙春田是個地道的農家子弟,原本應該拿起鐮刀、鋤頭干一輩子莊稼活。但他從小愛畫,開始,他比著老輩傳下來地年畫依樣畫葫蘆,夜以繼日,臨摹不止。
趙春田先生年輕時的模樣
他勤奮,他執著。年復一年,越畫越像,越畫越神。鄉親們看在眼里,無不稱道贊許。僅有十幾歲年紀的春田,就展露出了他的繪畫天賦與才氣。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了一股繪制街頭宣傳畫的熱潮,趙春田的巧手有了用武之地。他本來手巧心細,做事向來認真,所以,不論面帶豐收喜悅的村姑,還是向群眾揮手致意的毛主席肖像,他都畫得惟妙惟肖,生動感人。
從寫生到創作,走上專業之路的趙春田屢獲大獎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原《大眾日報》社美術編輯毛云之下放至濱縣文化館工作。毛云之一眼就看中了趙春田這株繪畫的新苗,給予了特殊的關照與幫扶。使他從寫生到創作,繪畫水平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作品不斷見諸報刊。
《山鄉人民學大寨》趙春田 作品
后來,趙春田偶爾得到一次招工機會,讓他從田垅里走出來。1976年,他的年畫《山鄉人民學大寨》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年畫《催春》入選省美展。1978年,年畫《棉鄉豐收歌》入選全國美展。
帶著如此突出成績,1980年,趙春田又被調入文化館,成了美術輔導組的一員。環境的改變,使他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多了,眼界越來越寬,思路越來越廣,繪畫技巧日趨嫻熟。其后,又得到著名年畫家金梅生、李慕白教誨,功力日漸增長,榮譽紛至沓來。
多年來,其作品參加地市級以上展覽90余次,在十余家省級、國家級報刊發表100余幅。作品及傳略分別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山東美術家辭典》等辭書 ,2006年出版《趙春田年畫作品集》,2009年出版《色彩人生——趙春田》。
(記者 劉清春 通訊員 曹修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